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

User's avatar
rude's avatar

很隐晦的一种毒,写得精彩!让我想到最近几天微博上一篇文章,说短剧的流行和人们失去“闲暇”有关,这种闲暇不仅是时间上的,也是心情上的。没有心力了,又何来文化体力。

关于“样板式”“模版化”这件事,非常同感,让我想到切尔诺贝利那本书,里面说“和一个苏联人讲话,仿佛和所有苏联人讲话”,这片土地又何尝不是。

我可以明显分辨出那些没有经过自己筛选、直接继承复制下来的老想法、老话,听着这些相同的口癖,我看周围的其它老朋友都没啥反应,没有任何质疑和不服,我就知道,我们已经不同路很久了,那就不要硬重复旧日交往的习惯了,该散就散。

美剧《小谢尔顿》,里面这个天才少年,逻辑非常缜密,他问: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就等于它是对的?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纪实文学里面,有一章详细对比了:官方想要的套话汇报vs作者本人的个性化、动脑子汇报。那些水词儿、宏大的空洞的话,我看都看不了,根本不进脑子。和社会事件通报时的蓝底白字的内容,很相似。

挂职中的作者只能改成模版化的版本,以免“特立独行”“容易出事”。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活我干不了,挂职就一年我也干不了,我干3天就得崩溃开始在办公室喷彩色油漆了。每一个来阻止我的领导都得受我一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艺考老师,面试时候让我给教案,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还贴了亮片,还有动线设置,最后可在教科书最后一页翻到个惊喜。

我上课基本不用任何ppt,很多时候就是不需要啊,有几次领导非让我做,我在里面加入了自己自拍、表情包、偷拍的领导丑照,结合学科里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只因为我没有模版,没有师从,不知道怎么教,纯自己摸索的。(因为我没有教学经验,应聘的时候谎称有,还搞了个假文件,非常《风骚律师》了哈哈哈。

感觉主要还是自己有一种生理性的反应,面对老模版,我进不去脑子,身体也无法融入,我可能会真的呕吐吧。

但是否大多数人都是想呕吐的,只是抑制太久了?忘记了“其实我早就想yue啦”这件事!

Expand full comment
Paulline N's avatar

回想初中时写作文,当我有次终于下定决心,在考试时不按照背的模板写出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时候,作文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低分,并被老师当着全班大声训斥“中考时可不能这样写”。我就在这样一次次写标准模版作文的时间里,长成了一个标准模板的人。

之前看到并认同的一个观点“语言对人的内心塑形能力非常强。当语言充满冲击性,语言就成了充满杀伤力的武器”,这句话还有后半段:当我们接触的语言是苍白的、假大空,没有人性的时候,慢慢人也就变成了这样。

另外,对“她们给我带来了广阔的世界,像一阵呼啸而过的飓风,排山倒海般的冲击着过往的价值体系。” 深有感触,每听一次“放学以后”,我就把自己解放了一点点,回头看这两年,自己身上的链条越来越少。现在,每次提起笔写东西的时候,我决定:只写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Expand full comment
11 more comments...

No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