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放学以后的信号塔由同样从日本游荡回来的Gabby和金钟罩共同轮值。本篇newsletter的正文由Gabby重点讲述,金钟罩将会再部分段落引入反馈和感受。
Hi 莫不谷、霸王花、金钟罩以及正在世界游荡的女性朋友们:
我是Gabby,刚结束了一个人的日本之行,整趟旅程收获了太多的快乐,此刻迫不及待的想与你们分享。
两个月前就安排好了行程,订好了机票酒店。虽然最近关于日本的负面新闻不断,我还是去了。
决定去日本,是因为我攒了太多想吃的日本美食:
我想去大阪吃大阪烧、寿喜烧和炸猪排饭,
想去仙台吃毛豆年糕和烤牛舌,
想去东京吃拉面和日式烤肉,
我还想吃日本的鲷鱼烧、可乐饼还有天妇罗……
这九天,我吃的无比开心和满足。日本绝对是美食厨房,吃货的快乐天堂。
金钟罩:几乎没在日本吃到过难吃的餐厅,当然肯定有吃不习惯的。一把荞麦面,每家店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不同的主厨对汤底、面的软硬都有不同的喜好,像是同样一片茶叶,可以做出来清香绿茶,也可以做出来醇厚的红茶。比起排队文化,预约文化在日本更主流,或者说在京都更主流,好吃的餐厅需要提前3天甚至更久预约,因为每天都要供应新鲜的食材,做完了就不卖了。主厨也不接待更多的客人,明明22点才打烊,20点就不再接待新客。这种对食物不卷的态度跟东亚的高强压工作太抽离了。
我一共在日本待了9天10晚。大阪4.5天,仙台1.5天,东京3天。这三座城市给我的感觉都很不一样:
大阪热情,但不聒噪。
仙台冷静,但不冷漠。
东京高贵,但少了些市井烟火。
每座城市待的时间不长,但这却是给我的最直观感受。一千个旅人就有一千个日本,与其道听途说,不如自己亲身感受。
这次旅行让我找回了久违的快乐,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就容易出现幻觉,出发日本前的我像是在一条轨道里日复一日平稳的运行,但渴望脱轨的冲动却愈发强烈。旅行,是让我脱离原有行径线路,找寻生活应有的激情与欢愉的最好方式。
我在奈良若草山的山头肆意奔跑,欣喜若狂。脚下是广阔的青草地,抬手仿佛就能触摸到蓝天白云。我拿着提前买好的鹿饼,调戏贪吃的小鹿,玩儿的不亦乐乎。我坐在山顶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吹着暖风,欣赏奈良的全景。
从若草山的山顶走下来,到山脚的时候,大概是下午5点,在夕阳的照耀下整座若草山都在发着金光,此刻的阳光格外温柔,一阵风吹过带来一抹清凉,而我眼前的小鹿正安静乖巧的埋头吃草。
京都有一种专属的骄傲和高贵,这是千年都城史赋予她的独特身份。鸭川是很京都的,比起清水寺和伏见稻荷的人群熙攘,我更喜欢鸭川的不惹尘世喧嚣。下午4点之后的太阳收起了它的火辣热情,让鸭川得以流露出一分温柔和包容。我找了一处人少的地儿,在鸭川边小坐。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听一听草坪深处昆虫的鸣叫、身后人行道上自行车链条的转动,还有河里正在游水的小鸭子愉快的嘎嘎叫。
这一刻,风是轻柔的,草地是柔软的,鸭川河清澈明净,眼前的一切美好得让我心醉。鸭川,是日本送我的一封情书。
金钟罩:2016年4月我第一次去日本,也是第一次出国,在大阪定了一个在半山腰的民宿,每次出门都要步行爬坡或下坡20分钟左右。去的时候樱花还没开,在路两旁的树上全是花骨朵,距离离开的日期越来越近,每天我都在祈祷樱花快开。最后一天的上午,出门时樱花像是绽放的烟花一般,小路很幽静,仿佛都听到啦“噼里啪啦”的开花的声音,这上上下下蜿蜒的小路变成了粉色。无限的期待即将落空,忽然之间惊喜倾盆而降,樱花,是日本送我的第一封情书,虽然樱花也是日本送给很多人的情书吧哈哈哈。
游玩镰仓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购买一张江之电一日券,乘坐绿色小列车,优哉游哉的在海岸边穿行,可以任意上下车无数次。稻村崎站是最让我惊喜的,刚下站,一阵风吹过,送来了大海的味道,顺着气味,我走到海边,大海蓝的清澈,让我感觉亲切,海浪拍打岸边送来好大一阵海风,凉嗖嗖的很舒服。
这一天的浪漫发生在江之岛的海边。我到江之岛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了,大片大片的云朵透着金光,光芒照在海面上,海浪小小的,一浪接着一浪,向远处有律动的移动。一阵海风迎面吹过,满是惬意与安详。我坐在岸边的台阶上吃着冰淇淋,享受着今日份的宁静。脑子里回响起《请回答1988》的主题曲,有一滴泪从眼角流出,行程接近尾声,我真的好舍不得。
在日本,我有好几次热泪盈眶,一次在奈良的若草山,一次在京都的鸭川,一次在镰仓的江之岛。比起东京和大阪鳞次栉比的大楼、繁忙的交通以及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京都、奈良还有镰仓的广阔更让我感觉舒适且安心,一切都适得其所。我喜欢它们的不疾不徐,在宁静祥和的街道里独自行走时,自觉内心清晰如明镜。
金钟罩:热泪盈眶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前几年我并不具备这项技能,自我不能和眼前的景色共振起来,没有一瞬间被击中的失重感。这几年随着对自我的了解逐渐深入,我的身体也开始长出触角。翻看以前的相片,有时会陷入沉思,过去几年的记忆,穿过时间,击中我的触角,在当下愣住的一刻钟我也能感受的这次延迟的热泪盈眶。在这个当下我想到日本的雨,在日本变幻莫测的气候,随时都能从晴天切换到阴雨天的模式,我打着透明的雨伞走过东京的霓虹大街,站在神户翻腾的海边,漫步在大阪的小路,我总是能在日本遇到下雨。这次在京都,我没有伞,也不想买伞,在雨中一路奔跑,下大了就在屋檐下躲雨,日本的雨淋湿了我的触角,热泪在身体里滚烫,这是我的雨天。
大部分时候我都是步行,我享受在日本的街头巷尾悠闲晃荡,我享受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而不是只把希望寄托在某个目的地。一个人旅行并不孤单,因为全世界都在和我作伴。
从2019年起,我就开始一个人的旅行:尼泊尔、西藏、澳门、香港、深圳……独自旅行的次数多了,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节奏和方式。
我喜欢旅行,因为旅行时的我是热烈而充满激情的,这让我觉得活着真好,自由万岁。
《海马星球:女权精神三部曲II--快乐》这一期节目里提到:相亲男不喜欢经常旅行的女性,因为她们通常都具有独立意识、无限的探索欲、舍得给自己花钱、有资源支持自己、有去看世界的野心、无法将自己局限在一间小屋里……
正如奥莉娅娜·法拉奇在《我不相信神话》里说道的一样:“我不想做妻子,我要写作、旅行,去了解整个世界,要充分使用我的一生。”
我对世界有无限向往,如果我是一个水手,世界就是我的码头。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无限旷野,我祈求自由永不熄灭。
我的世界游荡之旅已经拉开帷幕,更多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对于未知的一切,我充满了期待。
女性去世界游荡,不仅拓宽了自己生活可能性的边界,也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朋友行动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有正在世界游荡的女性朋友想分享自己的体验,加入到“在世界游荡的女性”系列创作中,欢迎来信给我们的邮箱afterschool2021@126.com!
提示:如需查看往期内容,打开任一期你收到的邮件,选择右上角open online,就可以回溯放学以后之前发的所有邮件,或谷歌搜索afterschool2021substack查看。
延伸信息:和你分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也共同探寻日常之外的可能性。当我们从名义上的学校毕业以后,我们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日常生活。生活面前,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学着如何和生活交手,如何安放和成为自己。《放学以后》希望是一个这样的所在:它通过文字,声音和影像,借由文章,播客和游荡世界的视频,将分享的慰藉,共同前行的力量,以及“去创造”的自我敦促传递出去。和可能性携手同行!
解锁《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https://afdian.net/item/ffcd59481b9411ee882652540025c377
永不失联:邮箱订阅放学以后Newsletter: https://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
联系邮箱:afterschool2021@126.com (投稿来信及合作洽谈)
YouTube:放学以后afterschool
小红书:游荡者的日常
微信公众号:放学以后afterschool
播客收听:国内:苹果播客,网易云,爱发电,汽水儿,荔枝,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微信听书;海外: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nipd,Overcast,Castbox,Amazon Music,Pocket Casts, Stitcher,Radio Public,Wordpress.
无比赞同这句,“旅行,是让我脱离原有行径线路,找寻生活应有的激情与欢愉的最好方式。”每次出去旅行,哪怕一两天,都仿佛是人生一个个的分支故事篇章,切换到新的篇章,会探索到未知的世界以及深层的自我,会时常发现“原来我是如此热爱自然的人,原来我喜欢吃这种烹饪方式...”甚至在上一次去安徽美术馆参观敦煌展时,我发现我原来对这类文化非常感兴趣,甚至想要去从事传播此类文化教育类的工作,于是定下明年初就去敦煌一游的行程。从未如此享受人生,我能掌握人生,我能做想做的事情,喜欢当下的自己。
”独自旅行的次数多了,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节奏和方式“......真好,我想也许旅行只需要至少一处的风景触动到你就可以称之为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