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华人游荡者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游荡者(www.youdangzhe.com)
这世界的辽阔和美好,游荡者知道。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联系客服邮箱wanderservice2024@outlook.com.
【和放学以后永不失联】订阅放学以后Newsletter,每周三收到我们发出的信号: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 点击链接输入自己的邮箱即可(订阅后如果收不到注意查看垃圾邮箱)。如需查看往期内容,打开任一期你收到的邮件,选择右上角open online,就可以回溯放学以后之前发的所有邮件,或谷歌搜索afterschool2021substack查看。
截至目前,放学以后Newsletter专题系列如下:“在世界游荡的女性”系列、“女性解放指南”系列、“女性浪漫,往复信笺”系列、莫不谷游荡口袋书《做一个蓄意的游荡者》系列、“莫胡说”系列”《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播客系列和日常更新等。
大家好,本期Newsletter由世界时区东一区的霸王花木兰轮值。
先和大家预告一下:放学以后after school播客三个月的Gap即将结束,新一期播客《在诗意匮乏的时代,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将于4月2日全网上线,敬请期待!
接着和大家分享下我在西班牙独自生活的日常,以下是正文:
说实话,现在的思绪有些琐碎繁杂。窗外正值狂欢过节,时不时烟花炮声隆隆,为了减少连续多日的噪音干扰,我把窗户最外层百叶帘式的铁质窗关闭,里面一层纱窗关闭,第三层推拉玻璃关闭,最后把幕布卷轴窗帘拉下来,如果不开灯,白天的房间也可以黑到伸手不见五指。晚上房间屋顶的灯模糊不清呈现出暗暗的淡黄色,我把桌上明黄色的台灯打开,手机支架上播放着平静心情的音乐,期待杂乱的心安静一下,手指敲击键盘琢磨着写点什么。
3月,新一年的春天来了,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想记下来春天感到愉悦和满足的时刻,分享恢复活力和精神的一些方法,却想到前两天网上看到的一则帖子,说这个春天真难熬。恰好此时此刻的我心情算不上愉悦,便去询问Chatgpt为什么春季情绪容易波动,人容易觉得疲惫?给出的回答让我有些讶异,但又觉得有些合理。
Chatgpt解释说一是由于日照时间增加,生物钟被打乱,人就容易失眠或者情绪低落,二是激素水平波动,血清素(幸福激素)褪黑素(睡眠激素)皮质醇(压力激素)变化会带来情绪起伏不定,引发焦虑、烦躁和抑郁;三是春季花粉过敏,温度变化会影响免疫系统和情绪波动。春季这种季节性情绪障碍还有个专属名词叫Spring SAD-Springtime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而令我讶异的答案是第四个诱发因素,人们对春天的期望容易诱发负面情绪:“社会对春天的期望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但如果现实生活并未如预期般改善,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甚至陷入自我怀疑。”这是一个我没想到的角度,所以修改一下上一段的表述:3月,新一年的春天,这是万物可能复苏也可以不复苏的季节。
目前正在打字的我处于不复苏的状态,前段日子有不少复苏的时刻,所以我来分享下那些让我感到复苏,身体有活力,精神有愉悦的时刻:
一、从讨厌跑步到奇妙地有些上瘾:运动真的能改变大脑吗?
我讨厌跑步。
一方面体力不支,沉重的身体根本跑不起来,跑两步就喘不过气,感觉喉咙要冒血,还要担心跑步带来的膝盖压力和损伤。另一方面坚持不了,过去的三十多年有过很多次跑步运动的念头,大部分陨灭在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中。于我而言跑步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情,在跑步机上跑步必须找能够转移注意力的视频,否则会因为枯燥重复而抓狂,在马路上跑步需要靠意志力坚持,这方面我的意志力也经不起考验。
与跑步相反,我喜欢走路。走路对体力的要求远低于跑步,边走边逛也会让走路变得轻松。和莫不谷一起多次的世界游荡中,我们都会选择能走路就走路,主要是通过暴走消食,给下一顿美食腾出胃口。来到西班牙后,经常因为四处游走探索城市徒步10多公里,有时甚至20公里。前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人走着走着会想要跑步,甚至身体跑起来感觉更舒服。
这令我觉得奇怪,Chatgpt答案说:身体对于运动是有渴望的。长时间步行后,人的肌肉和神经会被进一步激活,身体本能地会对强度更高的运动有渴求,这也是为什么走路走多了跑步更有愉悦感。获得这个答案的时候,我突然能理解健身狂魔为啥能以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对运动上瘾,甚至越运动越兴奋。
同时想到,莫不谷在最新一期单口播客《美妙人生的关键呀,让我们一起扭一扭它》分享大脑对新知的渴求,原理大概也是如此。体力,越用越有,脑子,越用越好。一个持续运动的人,会激发身体对于更多运动的渴望,一个持续学习的人,会刺激大脑对于更多新知的渴求。因为我持续在走路锻炼,所以有机会感受到身体本能的渴求,那我的大脑活力,是否也因为缺乏主动使用和锻炼,所以无力应对和处理新知,是否也可以像身体这样恢复本能,感受新知刺激的快乐?在运动中,我为自己大脑的节奏找到了可被解释的理由和复苏的可能。
虽然我的身体会觉得跑步更愉悦满足,但我的体力只能支持跑一会,所以下面是不跑步的人关于跑步的一些经验:
一是数秒小跑,解决体力不支的问题。我会在走路中间插一段跑步,大概从1数到100,跑100秒,不会太困难也不会太枯燥。100秒不够,就可以再插一段200秒的跑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二是设定目标,解决跑步枯燥的问题。在西班牙,我喜欢逛超市,所以我常常在去超市的路上数秒小跑,前方有期待,人就会动力十足。还会在回家的路上数秒小跑,跑的越多,越快回家休息。
三是不拘小节,解决跑步出汗的问题。如果天气凉爽,不必跑完就洗澡,隔一天再洗问题也不是很大。衣服干了再穿一天,反正总会汗湿,攒一天再洗节水节能又方便。(洁癖人士不必参考本条建议)
跑步会让你满脸通红,浑身发汗,衣服汗湿,紧紧粘在背上,头发出油,一整个狼狈,也会让你在一阵风吹过时,感到凉爽宜人,在身体活动起来后,感到兴奋与愉悦。
二、从不会做饭到常常做饭探索美食:喂饱自己真的能自我满足吗?
记得莫不谷曾经分享过,做出想吃的美食能感受到充足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满足。在国内生活的时候,我很难充分感受到这一点,极其偶尔地尝试自己做饭,也不会因为下厨获得很大的满足。来到欧洲生活后,我常常会因为做出食物喂饱自己感到满意,如果做出好吃的食物自我满足感就更高。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发现,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便利快捷的生活会削弱人们的满足感。在国内生活时,不会做饭对生活影响不大。在劳动力被层层剥削压榨情况下,想吃什么点外卖,20分钟,30分钟火速送达,不想外卖就出门,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餐厅、美食会让你陷入选择纠结。除了特别热爱下厨和不喜欢外食觉得不卫生的人,大多数情况下,自己做饭是一个耗时耗力且缺乏成就感的事情。由于不需要“亲自投入”就可以通过消费购买各式各样的服务,需求被快速满足的同时需求本身也容易被忽略。对我来说就是,吃饭重要吗?还行。美食有满足感吗?还行。吃吗?不吃也行。
在欧洲生活,做饭这项基本生存技能很重要。首先是饮食习惯差异,来到了一个与中国胃不完全匹配的环境,想吃的不一定有,花钱买也买不到。其次是人工成本高,无论是餐厅吃饭还是外卖吃饭,对一般人来说都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再者是生活节奏慢,欧洲人注重Work life balance,不可能随时随地有餐厅营业,也不可能30分钟外卖火速送达。在这种情况下,做饭这件事成了能不能维持人体生存的关键因素,如果做的好吃,自我的满足感成就感会更高。你能充分感受到人可以不必依赖社会系统,不必假手于人,凭借个体力量满足个体需求的自我认同。我想,这就像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后,肯定能从亲手造房子、种粮食水果,做饭获得极大的自我认同和满足。
当决定来欧洲生活但又不会做饭的时候,我就在游荡世界的中途和亲朋好友预先学习了好吃的菜谱,还分享到了游荡者平台上(www.youdangzhe.com)。来到西班牙生活的这两个月,从询问Chatgpt厨房小白做饭建议采购什么,到时不时学习研究网上简单快手的美食,莫不谷和其她朋友还会分享美食秘诀,有时候晚上睡觉想到第二天起来做什么吃的,就会开始期待明天,这是过去在国内生活比较少的体验。我还时不时随机开直播分享自己学到的美食:不用去齐齐哈尔就能吃到的齐齐哈尔烤肉,超简单辣椒炒香干、东北沈阳烤鸡架、凉拌东北鸡架、凉拌木耳粉丝和大虾、电饭煲炖鸡腿、简单好吃的摊煎饼,等等。在下厨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蔬菜水果肉类的保存方法,认识许多陌生食材,如西班牙小扁豆、西班牙洋蓟,等等。
(我在游荡者平台分享的美食攻略)
从不会做饭到常常做饭探索美食,我想,喂饱自己的自我满足不仅是上述原因,还有一点是,它让生活变得简单、具体,人在与生活非常近距离地接触中慢慢复苏和感受。
由于写着写着发现收不住,所以现在要快速结尾一下。除了运动、做饭,在西班牙生活的我还感到复苏有活力的时候是逛超市。来到西班牙后逛超市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像是休闲娱乐活动。由于超市里全部是西班牙语,很多都是陌生的食材物品,每次去超市都像是寻宝探险。连买什么橄榄油、买哪一种黄油(第一次买错买成酵母),哪一种芝士都需要学习研究半天,在欧洲生活逛超市的感受大概是婴儿刚成长发育时期需要有“五感”体验那样,用眼睛看一看,用软件来翻译,用手摸一摸,靠近闻一闻,买回家尝一尝,新奇,有趣,可能会被种草,也可能踩雷,完全盲盒体验。有意思的是,由于西班牙超市众多,每种超市种类价格各不相同,逛起来还有点像木兰替父从军前的准备工作:“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我想,逛超市的满足大概是新鲜环境和新鲜食物对人持续产生刺激。
说完感到复苏的体验,再来分享下感到还没复苏的体验,一是最近阅读不多,有一些想到要阅读的书籍,加入到书单后便没了下文,大概是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思考力,也需要静下心来,比起阅读,做点体力活动对我来说相对更轻松。
二是学习仍会觉得疲累,这个疲累不是学习本身带来的,而是一想到学习,很多挫败的经验情绪就会上涌,想要“一步到位”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也成为挡路石。前两天我偶然遇到了一本书《我不原谅: 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看到标题便忍不住翻看,想从对方的批驳中看看有哪些共鸣之处,又是否能找到启发之处。看了开头还没继续看下去的原因是,你都不需要了解作者,就能从文字里看出性别。
三是自我觉察还不充分。这个小标题写出来感觉好像上班在写报告,实际是在想莫不谷在做终身学习系列第000期《美妙人生的关键呀,让我们一起扭一扭它》时的一个提议:选择自己真的感兴趣,能帮助自己解决最核心问题或者服务自己终极渴望的东西去学习。感兴趣,我可以回答,“真的”感兴趣,回答起来有点困难,核心问题和终极渴望,回答起来也有困难。我想,这里的问题并不是我一定得有终极渴望,而是我对我个人是否坚定,认同,我对自我的选择、当下正在过的生活和未来有可能的生活是否足够觉察、认可,这对我来说还挺有挑战。
最后,祝福大家在这个春天多多在大自然和个体生活里感受复苏和生命活力,扔掉一些社会、集体、Ta人不合理也不必要的期待和包袱,赶不上这个春天,还有下一个春天,生命里每个季节都可以用来慢慢复苏。
为全球华人游荡者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游荡者(www.youdangzhe.com)
这世界的辽阔和美好,游荡者知道。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联系客服邮箱wanderservice2024@outlook.com.
【放学以后文章&书籍&其它】
解锁放学以后《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https://afdian.com/item/ffcd59481b9411ee882652540025c377
解锁莫不谷《做一个“蓄意”的游荡者》口袋书:
爱发电:https://afdian.com/item/62244492ae8611ee91185254001e7c00微信公众号:《放学以后After school》(提示安卓用户可下载“爱发电”app,苹果用户可把爱发电主页添加至手机桌面来使用,目前爱发电未上线苹果商店)
Newsletter订阅链接:https://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需科学/上 网)
联系邮箱:afterschool2021@126.com (投稿来信及合作洽谈)
为全球华人游荡者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游荡者(www.youdangzhe.com)
小红书:游荡者的日常
同名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afterschool2021
同名微信公众号:放学以后after school
欢迎并感谢大家在爱发电平台为我们的创作发电:https://afdian.com/a/afterschool
播客收听平台:【国内】苹果播客(请科学/上网)、爱发电、汽水儿、荔枝、网易云、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
【海外】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nipd、Overcast、Castbox、Amazon Music、Pocket Casts、Stitcher、Radio Public、Wordpress
霸王花在一点点主动恢复自己的觉知,太好了!
呜呜呜呜霸王花太好了。我相信很多身弱/抑郁的姐妹们都可以很感同身受。看到你还在努力生活,就觉得我也要好好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