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期newsletter由金钟罩轮值,这是改昵称后的第一次更新,本想解释一下改名字的原因,但是本期写在前面有更想讲的事情,关于真知识和假知识。
莫不谷第一次向我科普这个概念时,我停留在了真知识是自己能真正理解并内化的知识,但是我并不知道"内化"真正意味着什么。莫不谷多次提到,她有个日常做笔记的习惯,把看到的好句子或者所思所想都记下来,为创作积累素材。当然,没人会质疑日常记录对创作的重要性,但是可能只有很少部分人能真正尝到这样做的甜头。这种停留在理念层面的理解,也是假知识的一种表现。
1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效仿这个日常积累的行为,陆续在备忘录中有一搭没一搭地写下了一些东西。本期newsletter一直没有选题灵感,惆怅的不行,翻了翻自己的备忘录,发现了上周一段跟研究生同学battle的草稿,当时为了让自己battle显得更有逻辑,特地先写在备忘录里,几经修改后才发到同学群里。battle的背景关于我们要不要美化工人的苦难,看着当时的草稿,我不禁想,这不就是一篇很好的newsletter吗?
犹如任督二脉被打通般地瞬间get到,日常积累对创作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真知识在体内流淌的力量,仿佛附着在我的肌肉和骨骼上面。
所以,对于还处在创作初期的朋友们,建议大家在日常中多多记录;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任何领域学到的知识,都能完成从假知识到真知识的转化。ok~下面开启正文。
正文
一位同学在国内某家党政媒体做记者,更新了一篇她报道的文章,希望同学群里帮忙点赞转发。我点开看了一下,主要内容是描写在春节期间,仍在建筑工地一线坚守岗位的工人,这个工地还是一个有关自然流域的工程,报道围绕工人的辛苦付出,让流域下游城市能安稳点起万家灯火,感谢工人的付出,工人是这个社会默默无闻的伟大力量,他们构筑了无数人的安稳生活。
这是一篇主流媒体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报道,也许两年前的我不仅会转发点赞,还会配文工人辛苦了!感谢你们!但是此刻的我满腔怒火,并且我要把我的怒火写成子弹,射向我的记者同学。
提到工人我能想到的就是“辛苦”,我没有办法把工人和富足享乐联想到一起,没办法想象一个在三亚度假的工人,哪怕提到工人的享乐,我也只能联想到一张黝黑的皮肤、笑容挤满皱纹,拎着两手的年货,笑呵呵地说"我幸福"。
工人可以有钱吗?当然不是富可敌国的那种有钱,工人可以有钱,也可以去享受生活,但是我无法做出这样的联想,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书本/电视/杂志看见过这样的工人,工人是辛苦、劳动、淳朴的代名词。
我们为什么总是报道这样的工人?我觉得这是媒体在为统治阶级奴役工人,不管媒体是否是有意识的。我们告诉所有人,付出是一种美德,不求回报是一种美德,为了人类的福祉而辛劳是最伟大的;我们告诉工人拎两块猪头肉回家过年就是小康,这种生活就很好了,小富即安。
我从小就接触这样的信息,30岁以前我还坚定的相信这种叙事,我也坚信同样相信这类叙事的人不下少数。不仅仅是工人这样以为自己,大众也是这样以为工人。谎话说了一千遍,好像真的成为了现实。"谁向你宣扬牺牲,谁就想成为主人",我们现在不仅成为了牺牲者,还被洗脑得主动去帮主人捍卫这套叙事。每当妈妈跟我说"吃亏是福"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叹气,我们已经"进化"到了去合理化压迫的程度了,有时甚至还会向真正保护大家的人挥舞砍刀。
让大家满足于现状(不要对政府有过高的期待),让大家努力拼搏(继续做好一个虔诚付出的奴隶),相信社会是长期螺旋上升发展的(短期的苦难大家也别抱怨)。这是主流媒体太常用的叙事逻了,类似的引导太生硬,以至于直接用"正能量"这种每一个都正向的词来报包装对奴性的强化。
初级媒体稿,会拍一些工人粗糙手部的特写和淳朴的笑容,用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美好的城市生活进行对比,加上"疲劳的面容"、"有力量的双手"、"责任与使命"之类文字点缀,粗暴得出结论,工人辛苦了,我们感谢你;
中级媒体稿,会引经据典,报道中掺杂某某某的讲话,把工人阶级的劳动与国家发展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塑造一种国家昌盛,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高级媒体稿,走诗意化路线,"命运如刀,工人如歌","让我们一杯敬工人,一杯敬明天,勇敢地踏入生命的洪流",赋予一种浪漫的文学色彩,一种磅礴的力量灌满工人身后的披风。
我们歌颂了工人这么多年,骂了资本家这么多年,然而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被歌颂的人,真的过上了好的生活吗?很抱歉我没有一手的国内数据,在此引用刘瑜在《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一书中美国贫富差距的数据,21世纪初收入前10%的美国人,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40%-50%。虽然中美贫富差距的具体数据各有不同,但是贫富差距的事实大抵相同。这10%的人里面有工人吗?
我们的媒体也许关心过,工人的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子女学习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媒体有去监督落实和解决吗?有像孜孜不倦地报道工人的辛苦一样,去跟踪这些问题吗?
工人的子女能去做钢琴家吗?可以。但是跟有钱人家的孩子比起来,他们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和机会吗?这么看来,似乎连做梦都不是平等的。
我不觉得,这阶段媒体要真的去关注、跟踪、协助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对于我这种政治小白来说也知道这不仅仅是媒体的问题。我希望的是,媒体能把工人的生活和处境,真实的还给工人,真实的还给大众。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乏味,很轻飘飘的事情。但想到了哈利波特里面,小天狼星逃狱,让哈利知道了他的清白,我一开始觉得很没劲,我期待的是反抗打怪或者大白天下,觉得这一章不够精彩啊;但是后来越想越感动,清白本身就有意义;以及,让一个人知道和让天下人都知道,同样有意义。
完蛋了,越写越长,不知道如何结尾。那就强行打住,补充一个最近的感受:观念是一种立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观念,就站在什么样的方向。
写在后面
出于安全性原因,我没有把上述的内容100%跟我的记者同学在微信沟通,当然也没有跟对方达成完全共识。但是我的记者同学给了我一个回应,她会多去关注老去的工人,失去劳动力的工人,打官司的工人,而不是聚焦这些正在辛苦劳动的工人。
我们还是可以在生活中勇敢践行一人一杀,就像《放学以后》在今天更新的友情主题中提到的,希望大家都有和朋友讨论真正问题的勇气。
请看完这篇newsletter认为应该歌颂“正能量”和“吃亏是福”的人,不要给我们发邮件了。祝此后余生,在铁拳之下好好感受正能量和福气。大家的精力,时间和情绪都很宝贵,不要浪费给自己从根本上不认同的人和事。
写的真好,我们从小学就抱着社会学,并且还当做一门课程,而这个课程并不是告诉我们怎么生存,确是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开始学会认字就开始学社会主义这几个字,完全不明所以!!而洗·脑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逐渐形成的~~从小教我们好学生,好同学,殊不知,像小时候常写的田字格里面一样,并不是在方框里面待着的就是好的,出这个小格,才能收获更多的空间。显然我好像还不够这种资格去评述,因为我目前也是在这个小格里面挣扎,周围的人因为各种职称问题越来越变态,编造、自创!!都不知道这些能为这份职业带来什么指导性的意义。或许记者采访了N多人,最终只写了这个不出格还能再教育的语言的进去,其他人的心声真实到刺耳,刺到心里但又不能唤醒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