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首先要和一直在等待这篇文章的大家说一句抱歉,本来这篇文章答应的是10月底发, 结果等我把好几年前在国内购买的基金卖掉,陆续转换成美元,并利用每年的合法的外汇额度转到我的欧洲银行卡,再用来购买比特币,所有流程全部实践完成已经是10月底之后。再次轮到我来发布newsletter时间已经来到了11月底。
这一个月期间比特币价格随着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朋友问我看着比特币价格飞速变化情绪如何,我说我情绪相当平稳。从我2022年6月份注册了binance账号想要购买比特币时它的价格是2万美元左右1个,但是当时在binance上购买死活没有成功(我恨binance)遂作罢,这几年来比特币价格一路狂飙,今年2024年10月初我又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坚定要买的时候,它已经涨到了快6万美元。到10月底我真的下单购买的时候,它已经涨到了1个7.2万美元。我把文章写好放在后台,它又一路朝着10万美元冲过去。所以这篇文章从落笔到真正发出来,经历了比特币翻番的变化,经历了单价5万美元的震荡。感觉这可能是我一生写过的和看过的落笔到发出跌宕最起伏的文章。
比特币已经从我起心动念到今年涨到了我这辈子可能也买不起一整个比特币的价格,但是我现在心态十分平稳,过去几年那种追悔当时没买成,看着一路上涨又一直忍不住和当时价格对比,无法下手买的的矛盾心态,也在今年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得到了平复。是本文即将分享的购买策略和学习到的知识一起,让我心绪平稳,不再盯着价格变动而心绪难宁。
总之“人难以挣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坚定的购买和坚定的持有,都需要自己坚实的认知系统做基础。所以2022年没买成,我也不能全怪binance!我自己没有那么坚定,没有打破砂锅,穷尽各种办法来购买也是重要原因,我当时没有把它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这几年的投资实践,让我学会了客观理性地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原因,分析明白了就不用怨天尤人,也不必痛恨自己,因为只要清楚地知道了是认知不足的原因,就有办法在接下来通过学习,观察和实践来解决。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我有的是时间。
所以今天这一篇是我这几年的学习报告,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简中互联网最粗浅易懂的关于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购买比特币的文章。因为本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共1.5万字),我将把它分成如下几个部分,来方便大家的阅读。
一.为我和我的同类们,重新定义一下我们这些平民的财富自由和自由
二.为什么一直坚持想要购买比特币并于今年最终实践?
三. 购买比特币的策略(可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心绪不宁, 以及我之前的思维误区)和我的整体投资分配(债券基金和比特币的比例)
四.购买比特币的具体操作方式(包含购买外汇的血泪经验,办的银行卡,转账的方式,购买的平台优劣对比,存储方式)
最后正式开始前,大写加粗的一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为个人学习成果分享和信息渠道介绍。Make your own decisions, and only make decisions that are yours.
一.来吧,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财富自由和自由!
今年夏天在清迈的飞地书店游荡时,一起游荡的朋友和我,不约而同拿起了店里的一本书《财富自由主义》,看了一会才发现它是和加密货币有关的内容,最后斥巨资(以当时泰国的物价的确相当贵)差不多15美元买了这本书的正版电子版,可以长长久久随时随地看,也为优秀的创造者提供它的创作所值得的支持。
任何和自由有关的内容我都都想看一看,何况是财富自由。但是诚实地说,我对钱本质上没有真正强烈地渴求,因为我所需不多,甚至很多时刻我感觉追逐和拥有更多钱的过程也刚好和自由背道而驰。当若钱和自由可以兼得,我当然也想要钱,但是只要意识到它俩相悖的时刻,我就想要自由。
之前看弗兰勒波维茨在《 假装这里城市》里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认为钱有足够的时候,另一类人是有钱人。
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真的是碎了一角:完蛋,我成为不了有钱人了!因为我现在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我日常生活已经觉得自己的钱挺够用的。
人必须得真心地、强烈地渴求钱,才能成为有钱人。我和这个世界很多人,对钱没有这样炽热的真心,即使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着爱钱搞钱。
自由,健康,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对生活的激情和自我的使命,钱要排在这些之后。但是我感觉到庆幸的是,我在发挥自己活力和创造力,释放自己的激情,追逐自己的使命的时候,也顺道挣到了钱。虽然钱不多,但是幸运的是,我也不需要很多钱。这是我的生命中,自由和财富紧密相拥而非背道而驰的时刻,也是我最喜欢的“财富自由”。
我之前写了一篇关于钱的文章:《来到那个关键的问题:游荡的钱从哪里来》,是关于我游荡所需的钱从哪里获得以及我为什么所需不多。这篇文章发布在游荡者平台后,我收到了一位读者朋友的评论留言:“ 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丁红姐的一期对谈,关于自由,自由来自于你的上限(比如可不断提升的能力)和下限(你的恐惧底线)有多高(低),二者之间的部分,就是你感受到的自由。比如,你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那你的上限无敌;你不怕睡大街,可以像红姐一样去菜市场或者垃圾堆“寻宝”,那你会很自由。”
看到这段话时,我关于那句“完蛋,我成为不了有钱人”的心碎不仅立刻得到了愈合,且觉得自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比很多千万富婆/翁更多的财富自由。
首先我的物质生活的“下限”非常低,恐惧底线也很低,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东西,要么是二手的,要么是我捡的。除了在大街上捡,我现在还专门加入了一个捡东西的群,看到群里有人送东西,即使是我并不需要的东西,我都感觉到很大的自由和安全。因为我知道:不必恐惧,不必担忧,这个世界有好多好东西可以白捡。
睡大街,睡机场,睡公园,睡陌生人的家,我在过去的几年也屡屡尝试。这些生命体验让我活在这个世界的恐惧和焦虑大大降低。
而这位朋友提到的另外一点:自由的上限,如可不断提升的能力,或者说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更是大大振奋到了我。因为我这一两年就发现,我是真的热爱学习和探索。这样的热爱让我没有留在原地踏步,它把我自由的上限持续地推进向前。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区间,由此才有了无限可能辽阔的空间。下限不低,或者上限不能持续生长,人在其间,都容易活得憋屈和焦虑 。
而这一篇文章,也恰恰是关于“自由的上限”的:是我这几年学习web3,比特币和看《财富自由主义》以及我看的其它各种书的一次学习汇报。两年前我已经通过发起《18 只工作不上班的可能性:web3和元宇宙能给你我带来什么》的播客汇报了一次,那一次更多的是关于理念层面,而这一次是关于实操层面。或者说上一次播客汇报是“新文化运动”,这一次汇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也刚好和钱有关。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改写一下弗兰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财富自由——你所需不多,且能通过自我兴趣驱使的探索,而持续带来认知和能力的增长以及财富的进益。有钱人并不一定拥有这样的财富自由。
因此尽管这辈子无法成为一个有钱人,我们也仍有机会,成为一个财富自由人。这也是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希望有人和我一起,不做有钱人,做个财富自由人。
在正式汇报之前,我想先讲述一下为什么我觉得关于比特币的学习,对我们成为财富自由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为什么一直坚持想要购买比特币并最终实践?
这个直接原因还要从我这几年看得最抓心挠肝,左右纠结,同时又觉得很爽的一部剧《纸钞屋》开始说起。这部剧是Netflix出品的关于西班牙“非传统”劫匪抢劫银行的故事,说它非传统,不是因为这个劫匪团队非常高智商,也不是因为它们不伤害银行里所有的员工和顾客,首脑要求团队成员对所有的人质文明,而是:它们不抢银行里的钱,它们计划把自己和人质关在一起,在造币厂里直接印刷24亿欧元带走。因此它们并不是从任何一方手里抢钱,它们是要自己创造钱,用合法的机器来真的造钱。
平民没有被劫掠,银行没有被扫荡,没有任何一方直接受损,但是市场会因为这平白出来的24亿欧元,而造成通货膨胀,平民的钱没有直接变少,但却变“瘦”了。里面劫匪的首脑有一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欧洲央行就是这么做的。”因此这些劫匪的行为各国央行的做法本质上类似:都是在模仿量化宽松的政策。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已经知道了量化宽松,多印钞票,就会带来“放水”,自己的钱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削薄。
但是当一个劫匪说出这段话,用一样的方式来“创造”,荒诞性和讽刺性立马让人的大脑开始呲呲冒火花。诚然,这个劫匪是在用这样和央行的类比方式来洗白自己的犯罪行为,但是转念一想,观众就会突然想到:难道被类比的那一方不是也在犯罪吗?平民不是在被合法劫掠吗?
然后你就不由得想起那句中国的老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而这不是某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全球绝大多数央行都是一样的。当然这背后有刺激经济,挽救颓势的合理性需求,但是平民被一次次收割,却是无可辩驳也无可逃脱的结果。
所以我就开始想,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一个去到哪个地方都不免被宰割的结局。
由此我就去回溯了一下人类的货币史,从以物易物,到各种一般等价物(沙子,贝壳等等),最后黄金获得最广泛的一般等价物的共识。然后我在看《财富自由主义》这本书时,看到了美元之前还被叫做“美金”的时期,那个我们高中历史课本上提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各国货币和美金挂钩,美金和黄金直接挂钩,当时美国承诺,每发行一美元,背后必须有相应的黄金储备作为支撑,以保持美元的价值。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将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且美元可以稳定地与黄金保持35美元兑1盎司的固定比率。
在这个体系下,平民是很难被“放水”劫掠的,因为黄金的数量有限,美元难以越过黄金的储备量来超发。当然“中心化机构”发现自己无法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的时候,就直接取消了规则。1971年因为财政赤字严重(此前发动了越南战争),尼克松宣布废除“ 金本位”制(卑劣的男性们就会举全球之力来给自己错误的决定擦屁股)。自此,美金的“金”彻底没了,变成了美元。
一个东西想要保有价值,有一个重大前提是:它的总量得是固定有限的。现在谁能说出欧元,美元,XXX或者哪个国家的货币固定总量吗?没有人知道,因为它们会被源源不绝地印刷。
因此我想要购买比特币,不仅仅是因为Web3的理念中我对去中心化的支持和投票,对“ 个人确定的所有权”和密码隐私的追求,还源于我不想一直全盘被“中心化机构”劫掠的渴望。
是的,一个人只要还在这个世界生活, 都不可能避免使用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定货币,日常生活一定会跟着各国央行波动, 但是我想起码,让我个人资产的20%,去尝试一个不被“放水”而劫掠的可能性。
比特币是我的选择,可能也是我接下来5年唯一的选择。因为我只深入地研究过它, 它也结构最清晰,理念最简洁,符合我对大道至简的想象。一方面是我想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活和创造(最近正正在每天学习语言,写作以及开发一个自己想要完全独创的app),不想被整个加密市场层出不穷的新闻和波动掠夺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投资最可怕最危险的事情是做“超出能力圈”的 , 我会持续学习,但是对于其它加密货币,我会担心自己学得还不够时就行动过快,所以一开始就在现在公开给自己设下行动准则:未来5年内不购买其它任何类型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的特征非常简单,之前我们有在第18期播客《只工作不上班的可能性:web3和元宇宙能给你我带来什么》
1.总数量固定有限,因此可以保有其价值,在这一点上,它也被叫作“数字黄金”:
2009年诞生的比特币,总量被固定在2100万个,设计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编写比特币的代码时设定了这一总量上限,不可更改。比特币通过“挖矿”过程发行新币,最初每区块奖励为50个比特币,大约每四年会经历一次“区块奖励减半”(Halving),奖励数量逐步减少。目前的区块奖励已减少到6.25个比特币,并将继续减少,直到接近2100万个上限。预计比特币的最后一个区块奖励会在2140年左右挖出,届时将不再产生新的比特币。最近的一次的减半发生在2024年,2028年会迎来新的一次,所以相当于每4年会迎来比特币的一个大周期,因此投资持有的比特币的周期也可以以此为准。正好2024年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也是适合开始可以买入的时间。
2.去中心化和点对点交易
比特币网络没有中央机构(如银行或政府)控制,它依赖于全球无数计算机(节点)共同维护。这些节点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保持一致性和透明性,防止单一实体对系统的控制。去中心化也带来了它的抗审查性,确保了个人的所有权。
区块链的公开性,让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交易记录。这种透明性帮助保障了比特币的可信度,同时使得恶意篡改变得非常困难。点对点的交易,不需要中介机构,减少了交易费用和时间。只要有网络连接,人们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用比特币进行支付。
一旦交易在比特币网络中确认,就无法撤销或篡改。这一特性有助于防止欺诈,但也意味着用户需要格外小心地输入交易信息(是的, P人在区块链的世界需要小心了,这个世界不可撤回)。
出于这些优点,我在2022年就注册了账号准备来买比特币,并开始记录比特币的价格。
2022年没有买成功,2024年一定要行动,各种研究方法也得买成的原因有二:
1.通过《财富自由主义》等书籍和各种渠道学习到了更多的比特币知识,认知上更加坚实了,因此行动上也更加坚决了。
2.我在这两年对中心化机构的怀疑加深了。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各国都在转右,保守主义抬头,右翼政府上台,尤其最近特朗普又再次上台了。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水温烫到必须行动”的紧迫性。
当然《财富自由主义》这本书也为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投资策略,让我可以在处理错过两年间的低价的悔恨情绪,克服锚定效应,不因为价格高低牛市熊市而情绪波动,人有了策略心里就有了底。
接下来下来开始具体策略我各种具体操作购买方式的分享,在分享之前先说明一下本篇文章在这里设置了付费门槛,原因有二:
1.我认为自己过去几年花的各种研究的时间,为各种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投入的精力,购买书籍等学习所花的钱等各种投入,以及这篇文章所能带来的对于真正需要它的朋友能带来的信息价值,都绝对值得这样的价格。
2.我今年学会了一个重要的教训:让一篇文章遇到它不适合的读者,于这样的读者于我都是都是灾难。它们看了生气,我看了它们发来的消息也生气,就很不值当。对于一些并不适合在简中广泛传播阅读的文章,设置了付费门槛,很多人都能因此避免看到而减少生气,我也会减少很多“不值得”的情绪,保持自己创作的渴望和活力。
而这篇文章的特殊性是,比特币价格高昂且波动极大,并不适合对价格极其敏感的用户购入。在这里设置一个付费门槛,也能防止价格敏感型用户看了后续操作和最近价格的猛涨而一时上头购入。那于用户与我都是莫大罪过。
请大家谨慎解锁这篇文章,如有负担,可轻松划过。倘若你想自主学习,我也把我的一些学习渠道放在这里,方便你自行探索:
《财富自由主义》by高行健(在google book购买的,大陆ID好像无法阅读,霸王花回国后就读不了了)
《穷查理宝典》by彼得·考夫曼;btw查理·芒格和他的合伙人巴菲特,这俩在Web2世界最成功的投资人,都极其厌恶比特币,甚至呼吁美联储将比特币ban了。我看了他们的理由,倒是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是美联储这些中心化机构的坚定支持者,他们的一切投资逻辑和成就也是在现有的系统下取得。人坚定捍卫能让自己受益的系统并没有错。立场决定观点。但是即使是投资他们厌恶的比特币,我依然从他们的投资原则中受益匪浅。
《纳瓦尔宝典》by 埃里克·乔根森,纳瓦尔是知名的风险投资人,他支持并持有加密货币。
还有之前在有知有行学习的投资18课和后来关于美国市场的课程。
以及chatgpt,和各个可以购买比特币的app的客服(我总时不时骚扰它们,非常有用,建议大家多多提问,答案就在鼻子下方)
以及这个文章会发布在4个平台:放学以后的newsletter(https://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放学以后的公众号(微信搜索:放学以后after school),爱发电(https://afdian.com/a/afterschool)和游荡者平台(www.youdangzhe.com)的莫不谷个人首页。
这里面最划算的是放学以后的newsletter,因为它是订阅月会员的方式,付费了月会员可以解锁过往所有付费文章和付费播客(倘若你无意续订付费会员,记得在下个月扣款前取消,继续做free subscriber,不会影响看其它90%免费文章和播客的权益)。我最推荐的是游荡者平台的莫不谷主页,因为不用被其它平台收费,创作所得可以归于我和游荡者平台。当然大家还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锁方式:即自己最方便随时翻出来看。倘若大家看完有什么后续的问题,我也会在这4个平台的评论区一一回答。
三. 购买比特币的策略(可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心绪不宁)以及我的整体投资分配(包含在web2的基金和债券)
前面讲到了我因为binance购买不成功,错过了过去两年的低价,并由此看着价格节节攀升,更不甘心用高价来买,所以我的比特币投资就迟迟没有行动。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学过这个心理状态叫做“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指人会被第一次看到一个东西的价格所影响,初识价格成为了“锚点”,你后面会不断拿现有价格和它比较,来判断是否划算,是否购买。虽然大学的时候就懂了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实生活中想克服这个心理状态实在太难了。
10月份和瑞士的朋友去南法旅行,它们已经全球游荡10来年,和我分享它们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是2016年(比特币公开交易的第二年)在印度尼西亚的青旅,遇到一个德国背包客,这个人和它们说比特币即将爆发,有极大的升值前景,那个时候比特币的价格才400美元。
我听完立刻发出了尖叫!果然人还是得全球游荡,才有机会在新事物的萌芽阶段就了解,并获取早期投入的机会。
不过瑞士朋友觉得这德国人是个傻孩子,完全没相信,也和之前的我一样错过了比特币的低价。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买才不算错过,不算亏了,不让自己遗憾悔恨?我过去2年没找到答案。今年我才终于找到。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放学以后afterschool’s Newsletter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