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newsletter由霸王花木兰轮值。
下半年我们有一期征稿主题是“想要自在如风,就得狠狠发疯”。当时投稿文案里提到,距离投稿截止日期(10月15日)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狠狠发疯创造出一些素材!
没想到,最近我就积累了一个创作素材,被莫不谷称之为我的年度发疯事件top1。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发疯经历,Lets go crazy together!
前段时间,读客出版社发出了邀请,她们邀请了梁永安老师和鸟鸟一起聊卡夫卡的《变形记》,询问我是否有兴趣做嘉宾主持。
按照往常,我的选择是“十动然拒”,能够获得邀请有一种被认可的开心,但同时也清楚认识到,不能答应的理由远多于心动部分。一则自己没有参加读书会嘉宾或主持的经验,去了岂不是会闹笑话。二则作为社恐来说挑战太大了,此前线上录制活动的邀请都没答应过,何况是要线下参加活动。三则我是工作之余做播客,我的线上与线下生活是区隔开来的,参加线下活动就有暴露的风险。四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由于部分播客发言的危险性,以及在网络世界保护自身安全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减少个人信息暴露,参加线下活动的危险性无法预料。
你看,罗列了这么多拒绝的理由,又怎么能答应活动邀请呢?结果,我头脑一热,还真就答应了!
为啥会头脑一热,答应邀请?
头脑一热,就会更容易做出看起来没那么稳妥的决定。然而也正是头脑发热,才会让好奇心和探索欲暂时占了上风,想要做点不同且新鲜的事情。事后我分析了下自己的心理动机,为什么想要答应活动邀请。
首先是对活动主题的好奇,之前我读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纪念碑卡夫卡传:关键岁月》,看得津津有味,卡夫卡对人异化的精准刻画令其作品在一百年后仍然爆发生命力,这次有机会线下参加《变形记》的对谈,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其次是对嘉宾的好奇,重度社恐的鸟鸟居然也答应参加了(后来问了才知道鸟鸟也是架不住一直受到编辑送书不好意思,以及对卡夫卡特别喜欢便答应了活动),这对于社恐人士来说着实有不少鼓舞,加上之前听了鸟鸟一期播客访谈,非常治愈喜欢,能有机会见到鸟鸟也开心啊!
当然,最关键的因素是,我提离职了!都发疯提离职了,还在乎公司的规定和约束吗?留在上海的时间也进入了倒计时,那就离开之前多多发疯,还能给后续播客录制积累素材。
说到公司身份这件事情,最近在先锋书店买了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书,书名叫《五十岁,我辞职了》。作者在离开日本大公司朝日新闻后才意识到,自己有意无意之前受到了“公司职员”身份的绑定,因而在对外人际交往上谨小慎微,既会担心别人图谋攀附关系,又会担心自己言行不当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直到离职后,才终于在个体身份上获得了自主和自由。我在提出离职后,也和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在心理层面和公司身份作了告别,获得了轻松和自在,这原本就是不应该被限制的自我呀。
一冷静下来,马上后悔了
答应没多久人就冷静清醒了,害怕搞砸说错话,搞不定主持的担忧上头,让我心里直呼后悔,要是一开始没答应就不用担心这些有的没的了。鸟鸟有个脱口秀段子就很能描述我当时的心境:
“社交对我来说是某种极限运动,就是很危险,但是很喜欢。
但是它和极限运动也有一点不一样。
就是你玩极限运动呢,通常会害怕自己“死”。
你社交失败呢,会希望自己“死”了算了”。
后来连活动的海报和宣传文案都是朋友转发我才看到的,因为根本不敢面对,也不想收到活动的各种进展信息。咱们就是说,鸵鸟心态不可取,但是头埋在沙子里暂时挺有安全感。
看到活动名额很快报满了后我更紧张了,内心想法是希望最好没人报名参加活动(对不起出版社),虽然报名观众更多是冲着卡夫卡和两位嘉宾,但是忧虑上头时,人更在意的和无限放大的是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和情绪还有很多不真实的部分)。
这种紧张状态越是临近活动开始越是加剧,甚至前一天晚上紧急联系了心理咨询师想疏导下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被负面念头和情绪击倒,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聊上。
倒计时前,垂死挣扎
再多的恐惧与害怕对于解决问题只能说收效甚微,在ddl面前更要紧的是把头脑里批评自我的小人赶走,集中精力想想可以做什么。于是一边害怕紧张的我一边抓紧做活动准备。
首先就是补充主题背景知识,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卡夫卡和《变形记》的创作背景,为了资料的全面性,除了通过简中互联网,我还通过YouTube等外网丰富解读视角。
其次就是阅读《变形记》文本,虽然在答应活动前就已经读完了《变形记》,但不同版次的翻译表述不同,编辑侧重不同,以及重复阅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本印象,便于现场交流更加准确。
接着就是修改理顺主持稿,将出版社提供的问题提纲以更为自然活泼的方式表达出来,还写了主持的逐字稿,方便输出练习。
最后还查询了嘉宾资料,了解嘉宾往期访谈的观点,角度和看法,方便主持现场灵活应变,交流顺畅。虽然黑洞的我当天还脸盲认错了嘉宾,这里暂且不表。
除了自己做事前准备外,找到有经验的朋友帮助也很重要。比如我就请莫不谷帮忙出了主意,获得了很多有效的技巧方法,没有这样的朋友,就可以直接看莫不谷给的建议:
1.活动开场可以采取“破冰”+“降低预期”的方式。比如一开场就介绍自己没有主持经验,不知道出版社哪里来的冒险精神,作为社恐人士看到重度社恐鸟鸟都来参加,顿时有了信心,以及为了积累发疯素材,所以今天就是来发疯了。通过这样的开场介绍,就可以消减不少主持的压力。
2.问题提问可以拿自己举例子。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是有自己具体的例子,这个问题就鲜活起来,且有共鸣。用自己的例子提问,嘉宾就会用自己的例子回答,这样对谈才会打动人心,不然双方就都走不进细节,打开不了心扉。如果不说自己,就很容易变成对问题置身事外的感觉。
3.一些sell的实践方法。刚好我们此前上线了工作这期播客,与这次对谈活动主题密切关联,莫不谷便提议可以在提到工作问题时,提一提这期播客的评论区年轻人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被工作挤压到变形的情况,这样现场听众就会有兴趣去评论区看一看。
在这样情绪一系列过山车和各种准备之下,当天一下班我就活动现场熟悉场地做准备去。紧张的开场后便开始了正式的主持,幸好提前的准备使得对谈没有按照提纲顺序来也可以灵活应对。活动顺利结束后,出版社编辑上前连连称赞,坦诚说刚开始还挺担心主持过程中会冷场,没想到主持得很顺利。个人揣测这不乏有编辑鼓励的成分滤镜在,以及原来不仅我在发疯,出版社也是在发疯,并不是真的有自信!
当天回家路上看到鸟鸟在桃花坞收官时发的一段微博,很有共鸣:
我们都是普通人,平凡人,允许自己犯错尝试并学会接受自己。如果说从这次发疯中学到了啥,我想,发疯关键是:脑子发热+行动起来+心态放平(仿佛一碗鸡汤)。
霸王花太赞了,不发疯则已,一发疯一鸣惊人,能量值爆棚,挑战自己内心的恐惧,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非常认同“职场身份”的困境,未辞职前我根本就没有发朋友圈自由,去年11月被封控在家,公司所在办公区最后也被封控了,发了条朋友圈告知客户,只能居家办公,结果领导看到立马叫我删掉说人力资没有最后确认,这样影响不好。我当时真的气炸了,心想这都要管,我平常已经非常小心谨慎地分组可见了,过去的几年朋友圈被逼营业发各种公司的活动宣传就算了,现在发个事实也不行。于是我就决定把所有同事设置成仅聊天权限,本来就不想见到那些讨厌同事发带着我原来团队成员出游的朋友圈,早就屏蔽了。原来对我信任有加的大老板也在9月关闭了朋友圈,很好既然都决定了第二年要辞职,那就割席吧。做了这个屏蔽的动作同时,我的朋友圈也设置成三天可见,但同时我中断了朋友圈的更新,开始尽量不看手机,手机长期属于静音模式,尽量专注于纸质书的阅读。虽然阴郁的状态还在持续中,但内心有些缓解。直到今年2月14日我终于受不了提出离职,我的一口气终于吐出来了。离职的谈判持续了半年,在最初的一周,一个月里人是最难受的,一次次谈判都会再次受到伤害,不断地突破人心恶的底线想象,8年的时间与情感(其中5年的亲密合作,最初3年创业项目的共同奋斗)都在快速地崩塌。我的抑郁再次爆发,生理上的病症又开始显现(不断打嗝,莫名地胃疼,突发的心脏狂跳,骤疼),更不用说一件小事就能让我狂怒,听不得生活中一点点坏消息。真的无比感谢我的先生,他不管是在过去的三年(20-22年)我阴郁发作时,默默守护着我,承受着我无法在公司和其他家人面前展示的痛苦与愤怒,还是在今年离职后的半年中受到的伤害和感受到失去合作伙伴与朋友的失望与绝望、只能在他面前展示出来。庆幸的是到后期谈判中我和家人知道了此事,寻求姐夫的帮助,一开始就寻求大学舍友老公的法律咨询,和远在美国的同桌倾诉此事,感谢平常在县城周末才赶到省城陪即将中考的好友,有空就约我出门散心请我吃饭。在上个月陪母亲泰国回来之后的7月14日,公司的二老板终于肯签合同了,虽然他连面签都不肯,非要视频签,再让底下的小弟送来,真的是彻底斩断了我对他们的最后一丝情分。签完合同第二天我终于可以开始练习前团队中自己觉得唯二的2个同事,和她们说明了我离职的真正原因以及我的委屈,说完心里舒服多了,搬家前和其中一个同事见面聊了2个多小时,心里畅快多了,这个月也和第三个同事(也就是22年5月开始被逼调离原先部门,被降薪一半,被迫到最不景气的部门,与这个原先我带的同事一起管理,凡事还要与她商量)和解了,我语音里说我知道她和另外一个女生(我们有个7人的微信前,21年的时候她们就私下成立6个人的微信群把我单独排除在外)无法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支持我,但好歹没有在伤口上撒盐,至少在我质问她的问题时,没有骗我,只是无法告诉我真相。我想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我对他们的愤怒一直在的情形下,攻击他们的同时受伤最大的人始终是我。所以能放下公司的过往,得到解救的人是我自己,我不会原谅他们,不接受他们的恶,但我相信我的身边始终有我倾心付出,也倾心对我的好友与家人!感谢霸王花的文字,让我能够说出这些话,谢谢你!
太能理解霸王花啦!我性格和霸王花好像,但今年也做了几件非常发疯的事情,在考虑要不要投稿中:1、打工八年期间第一次挣外块,就是接了一个超过百人的培训演讲,在职情况下赚外块就好像婚内出轨一样有种偷偷摸摸感觉,2、时隔多年重新恋爱,目前已经超过一周年啦,但这次特别不一样的是,摆脱了顺直人的选项,跟一个很好的女孩携手,目前已经有了对未来共同生活的规划,准备一起买房、一起养狗,3、准备逆势而行,假期去日本旅游,带回因核污水事件之后的一线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