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期放学以后信号塔由霸王花木兰轮值。接棒金钟罩的新手写作笔记,我也来写下《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这本小册子的写作后记。
为什么想要写下小册子后记呢?在我写不出来的时候想到了此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视剧《写不出来 编剧吉丸圭佑的没有条理的生活》,虽然只看了第一集便没继续看下去,但这部电视剧让我感觉好受了一些。身为编剧居然写不出来,ddl前疯狂赶完写得也并不好,写不出来这件事本身还能拍成电视剧,这多么令人觉得被安慰!
所以,如果你也深受写不出来,以及时不时拖延症的困扰,你将在这篇文章看到,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然而仅有共鸣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我们当下的困境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所以我也在这篇文章里分享下,如何艰难但还是完成了小册子撰写的经验和方法。如果我们无法跨越“大山”,可以就地躺倒休息一下,顺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通过的可行性。
为什么能够写出小册子呢?
回顾下这篇小册子的写作困难,对我而言,就是大写的“艰辛”。写小册子就像是把自己放在手术台上开刀一样,只是没有用快刀,而是用的钝刀子。首先就是启动困难,甚至因此不想过自己30岁生日,这样就可以躲避deadline。接着是推进困难,迟迟写不出来,不想写。最后结束也困难,写自我的收获都很难总结。
然而,终究这部小册子终于是完成了,还收到不少听友的鼓励与喜欢。为什么能够完成呢?我们一起尝试了好几种方法,也许对你有帮助。
1、公开设置deadline。公开deadline就像是对外承诺,具有公示效力,“死期临近”就会使得无论如何得按期完成的动力更强。我们决定写小册子的时候,第0篇前言发布时就公开了每一个章节的更新上线时间,这就使得目标线变得清晰具体。
2、开了几次读稿会。在小册子写作中,莫不谷提议要开个读稿会,第一次开完我们意识到,这个读稿会太必要了,且早就应该去开!通过视频会不仅可以讨论写作思路,厘清目标要求,还可以思维碰撞,聊着聊着发现更好的点子,甚至最后开成戒酒协会(更多是对我而言),聊得深入坦诚,把期间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3、分析问题对症下药。由于我在写作中遇到不会写,写不出来的困境,大家就一起想办法分析原因来解决。恐惧任务,就把任务分解,莫不谷帮忙把任务分解出来,便于执行落地。感觉困难,就把困难的感觉想法通过读稿会或微信聊天说出来,便于消减阻力。不会自己对话,那就以对话的形式来,莫不谷在第四章帮忙穿针引线,设置了问题提纲。如果你看到这些方法有用,可以自己尝试下,但不太推荐找朋友过度帮助,因为这会太消耗朋友的时间、精力和情绪。
4、试试换一个环境。莫不谷说小册子里我写的很好的一段是第六章自我剖析的部分。这段是我一下班就去找了个开到晚上11点的自习室,有点像1988里德善找的学习室,座位上还有帘子遮挡。在十分安静的沉浸区,人更容易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表达的欲望也强烈。再加上花钱找自习室(尽管选了新客体验只要8.8元),会有一种不能浪费钱的感受,更想写点啥出来。与之对比的是,在家里更容易分分钟躺在床上睡大觉。所以,写不出来的话,试试换个环境。
5、想再多都不如动笔写。拖延最常见的就是习惯性逃避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惯性需要主动去克服。与其去想自己为啥拖延,不如去想该下笔的内容能写点啥。与其去想为啥写不出来写不好,不如打开手机备忘录或者电脑文档,能写点啥写点啥。被触动的当下要去写,没有被触动的当下也要去写。实在不行,要不就厚脸皮,要不就行动,二选一,不能既脸皮薄,又不愿意行动,这样只能徒劳内耗自伤。
这么痛苦为啥还要继续?
最近看到康熙有一期节目邀请制作人聊背后创作的故事,记得有个制作人分享了一期录制时不满意,剪辑时痛苦的节目,但播出后却意想不到的受欢迎。我发现这个事情真的很神奇,你觉得痛苦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反而做出来的效果意想不到。
做心愿清单播客时,我没啥想要实现的心愿,甚至到正式录制时才理解主题的意思,没想到播客从第三期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如今,再问我心愿清单,发现我有了想要实现的心愿。在8月即将更新(估计是下周)的播客节目:“喜欢的工作”真的存在吗?职业选择和迷你退休,我列出了10条心愿清单!
录制母胎单身的时候我也非常排斥,既有这是我个人选择部分的考量,也有不想暴露以及害怕暴露自己真实感受的想法。然而做出来后不仅成为放学以后最受欢迎播客节目top2,而且让我更加想清楚自我的选择,消减了很多困惑、疑虑与担忧,从主流路径逃离得更畅快自在!
为什么痛苦不想做的事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我想,有时候痛苦源于不想面对,而真实地面对,对自己诚实,才有可能获取生活的答案。对我个人而言,创作推了我一把,把我没有觉知觉察,日常生活中想不清楚、不愿意想、不愿意面对的问题,直接怼到面前,给了我一个deadline说:你不要再逃避了,别再选择逃跑,你必须坦诚面对自我,把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写完小册子感受如何?
小册子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特别对于我个人而言,但是做成之后觉得这个小册子写的真不错(这句话着实有点发疯,不过是我的风格)。
原因之一是,这本小册子和我以往对播客创作手册的理解和认知完全不同。比起成为一本工具书,这本小册子更像是我们的创作日志。莫不谷在第三章里说创作内容如何有个性又有共鸣里提到,我们接纳自我,承认自我,就有机会让自我成为传说。创作这本小册子也一样,它是我们三个素人组成的草台班子写的与众不同的小册子。
原因之二是,脑筋不动就会生锈。创作小册子“逼迫”自己必须深入思考问题。李诞在《脱口秀工作手册》提到,肌肉是怎么长出来的,是要把它拉伤了才会长出来。脑子也是这样的,你是要把它拉伤的。在这个小册子里,不仅要回顾播客创作过程,还要自我挖掘分析,洞察原因:不是我们知道了这样做可行而选择这么做,而是哪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什么是有效的?如何将我们认识到,总结到的,分享出来鼓励更多人去创作?
原因之三是,莫不谷写得太好了(金钟罩写得是另一种好,感兴趣可以看小册子,这里暂且不提)。个人特别喜欢莫不谷在第一章的写作,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播客去创作。其中分析女性通过创作被赋权的文章看得我既振奋又感动,还发疯和莫不谷说应该刊载到《纽约时报》等更大平台,让她的文字、思考与洞察被更广泛去传播,让更多女性意识到,除了被卷入时代洪流中,还可以拿起技术的武器,走到台前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再沉默,不再被无视(我这么发疯也是生动说明好内容具有内在复制基因)。然而,我这么喜欢的一篇创作,是莫不谷去年写的,甚至当下重看,她觉得比当下能写出的好很多。创作没有最好的时机,每一个当下都是创作的时机。莫不谷时常在群里分享她行之有效的创作心得,就是:“快记到你的备忘录里!”。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小册子的痛苦漫长拉锯战终于结束时,莫不谷提出了一个我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想做自己擅长且不痛苦的事,还是做一些对自己来说有革命性但是也很痛苦的事?
我们在播客小册子里提到人不必补足自己的短板,可以集中精力去发挥长板。但我面对莫不谷上面提出的问题,想要回答的是,有些“短板”该补还是要补一补。因为我擅长的“执行力”“耐心”“关注细节”更多是成为“好用的人”的长处,我不擅长的写作创作,是我为“自我存在(原创性)”需要补的课。
我曾经非常痛苦地和莫不谷、金钟罩坦诚:“对于我来说,写不出来的痛苦是认识到自己泯然“众人”。这让我觉得无法独立。催促我来写,我可能写不出来,不催促我来写,我又觉得我没有做分内的事情。但客观造成大家一直费心焦灼的状态。”令我惊奇的是,比起我对自我的失望与不愿承认的脆弱,莫不谷和金钟罩却说,看到我日常群里发言和播客表达都很好,只是还不熟练写作这一方式。这也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担心的问题可能并不真实,或者说远没有我想的严重。比起顾虑写不好,更紧迫的问题是不要逃避,先写出来。
作为经常逃避的我,此前问过莫不谷:为啥你能够选择勇猛地面对问题,并积极地想解决办法?莫不谷说,因为我也逃避过,最后发现越逃避越痛苦,赶紧说不仅把压力分出去,还能获得各种解决方案。金钟罩的方法也很值得参考,一开始就要把预期和目标下调,这样就极大避免高标准带来的自我苛责与难以行动。面对我的人生课题,就算痛苦难搞,我也无法拒绝去尝试,无论做点什么,与此同时,也去做自己擅长且不痛苦的事情,这样还可以对冲一下。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哪怕有一丁点想要创作的想法,请不要犹豫,立马记到你的备忘录里,用行动解决下创作的启动困难。去写吧,写不好还写不坏吗。
写在后面:
和大家安利一个爵士乐专辑《科隆音乐会》,也是莫不谷推荐给我的,陪伴我写完了这篇newsletter。它是Keith Jarrett在科隆市中心完全freestyle的作品,据说很多人听完都觉得自己获得了拯救。B站也有视频:https://b23.tv/F4FxmEQ
《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往期目录及查看路径:
第1章 创作的动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播客来进行创作呢?
第2章 让创作的动力不止于三分钟的热度:我们得把事情搞得大一些!
第3章 定位与选题:如何拥有个性还能触发共鸣?
第4章 运营:上线你的内容,找到你的受众
第5章 录制和剪辑:关于录制、剪辑和保存的血泪经验
方法一:通过爱发电解锁查看
方法二:通过Newsletter订阅指南进行解锁查看
提示:如需查看往期内容,打开任一期你收到的邮件,选择右上角open online,就可以回溯放学以后之前发的所有邮件。或者谷歌搜索afterschool2021substack查看。
我之前就是非常形式化的“完美主义者”,开始行动前总会想为了一次性做到最好,联想各种会出现的问题,然后被一些感觉无法解决的问题给击退,然后一步也没迈出去。但是近两年开始我会不断暗示自己“开始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别管最后结果是否是最完美的,不行动才是最坏的结果!!!
马上去听了《科隆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