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2024年,可是我说起2024年要开始的行程,总还是说“明年我们去哪里哪里”。时间界限分明,却又常常在我们的大脑中模糊不清。
我在2023年列下一个“发疯”的愿望:明年要写一本口袋书。如今“明年”已经掀起了一页,这本想写的口袋书也得开启它的序章。落笔之前还要问问我自己:我为什么想要写一本口袋书呢?
事情的古早缘起是经常有出版社来找我们出书,但是我们想要书写的内容不可能以实体的方式出版。在一个无法使用母语进行坦诚表达的环境下,我一直不认为还有任何出实体书的必要,直到在游荡世界的旅途中,我常常看到许多欧洲的游荡者们在它们口袋里装着一本小小的书,可以随时拿起,到处阅读。
它不侵占旅途本就拮据的背包空间,也不带来沉重的负担,它是一个顶好的旅途伴侣,游荡挚友,让人在漫漫长路无可排遣的交通工具上,眼睛和思绪都有了着落。我特别希望有这样一本口袋书,能陪伴我游荡世界的旅途。但是我目前还没有发现它,所以我打算写给我自己,让我每次翻起,还能想起那些惊奇,亲切,温暖和辽阔。
这也是我送给自己的30岁的生日礼物:把自己渴求的东西创造出来。
我相信“艺术源于生活”,但是我更相信王尔德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倘若我追求的辽阔与自由可以在我的笔下流淌出来,我的现实生活就会像野狗追逐猎物一样逼近理想。我想通过创作来创造自己的理想生活。
当然这本书也同样写给每一位已经出发,正在出发和即将出发的游荡者。希望我在游荡世界中所记录的恐惧和自由,痛苦和辽阔,奇遇和奇人,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也能给你的旅途一些陪伴和抚慰,会心一笑和隔空击掌。
更有野心一点的话,希望它能给你带来一些引诱,是对更辽阔远方目的地的引诱,更是开启独属于你创作的引诱。
同时这本书也想写给尚未出发的朋友们,被繁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捆绑住尚无法动弹的朋友。倘若你在逼仄的地铁,公交或者工位上需要喘口气的时刻,希望这本口袋书可以给你带来一些远方的辽阔和自由,也可以让你相信:生命的可能性远不止当下方寸之间。
这本口袋书的名字我想了一两个月,最后决定把它叫做《做一个“蓄意”的游荡者》。游荡通常是aimless(漫无目的)的,在几十年前,它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甚至是违法的:一个四处游荡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呢?
时至今日,我想“拨乱反正”一下,一个游荡的人,不仅可能是一个好人,还有可能是这个崩塌时代下罕见的可以“好好活着”的人。
游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更有生命热望地活着,对自己更加认同和喜欢地活着,更加确信:我这样不按照主流生活模式地活着,也可以,甚至很好。做一株与别人不同的奇花异草,才不会窒息而亡,还有辽阔天地任我绽放。这些都是我的“蓄意”:让我自己和我关切的朋友们,看见天地的辽阔,看见自由的可能,确信自我的存在,滋长自己所向往的可能性可以被实现的生命能量。
在它真正成为一本实体口袋书之前,会在放学以后的爱发电和Newsletter连载更新,每个月更新1-2篇。在这里公开写出来,是为了敦促我自己,否则我感觉我可能会等到2025年。在开始更新之前,还必须坦诚一件重要的事:我不是天生的游荡者。
一言以蔽之,我是个懒人。
懒到什么程度呢?我小时候有两大梦想,一个是过上那个懒汉故事里脖子上套大饼低头就能吃到饼的生活,一个是过上不用洗头和洗澡也不难受的生活。
“懒到出国”,是我皖北老家的一句土话,形容人懒得没边了,全中国也没这么懒的,得出了国界才能找到懒出同等水平的。这里“国”不读guo,读作gui,读的时候需要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我就常常听到这句话。现在想来我只是个没那么勤快奉献的小孩,一个没有按照大人假想中“婆家”想要样子长大的女孩,却早早因为懒被开除了国籍。
这样的懒人,和离开家乡,去世界游荡没什么关系。“安于一隅”这成语我上高中时学到了就很喜欢。加上我严重晕车,小时候偶尔坐了一趟公交车,能恶心难受一周多。“没有富贵命。”我们老家村里的都这么信誓旦旦对晕车的人说。因为富人是要坐车子的。
一个贫穷的,懒惰的,还晕车的女性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呢?我的好多小学同学在小学结束之后就去打工了,过年时就会听到她们讲在江苏和浙江的工厂打工的故事。上初中时有一天回到家,我妈妈突然不在家了,和村里其它几个女性去温州打工了。后来回来时我妈妈还在因为晕车吐,难受到好几周都精神不振。我听了就在想我以后去别的地方打工可怎么办呢?每年也得这么难受好几遭吗!
结果神奇的是,我没有去打工,初中读得不错,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是村里女孩开天辟地独一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导致我高中上历史课时,老师讲述清末民初各个阶级进行的改革革命,提到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是由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我还兴奋地和我的同桌说:“农民阶级知识分子,这不就是我吗?”当时我天真地以为能上高中就是知识分子了,因为我的小学老师都没上过高中。
天真的“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打高中毕业后,又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在寸土寸金的“宇宙中心”附近上学。从我们老家去北京的时候,我爸爸和我一起站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困的时候就在火车过道坐下,还常常会遭到列车员的驱逐。
在北京坐公交车时候,还曾在堵到惊人的五道口,在车无数次一停一顿的折磨中,我大喊一声请公交车中人群弹射开,我忍无可忍地开始呕吐。出门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折磨自己,麻烦别人的事情。在公交车上火车上或者任何公共交通工具上呕吐,会让我时至今日还想给那些和我一同乘坐的其它乘客道歉,也让我即使十年后的今天想起来依然羞愧难当。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我,在大学某一年的暑假,和几位同学一位老师一起因为暑期社会实践的由头,开启了人生第一次主动且漫长的游荡。
我们当时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达安徽合肥,再坐漫长的大巴前往黄山脚下的村落西递宏村,在黄山顶上住几十块一晚的帐篷,为了省钱不坐缆车步行下了黄山。然后再坐漫长的大巴回到合肥,从合肥再坐大巴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开进六安的大别山区天堂寨。这是唯一一次我没有因为在车上呕吐而感到羞愧,因为每个人都抱着一个大桶呕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愧呕吐就愧只有我呕吐。
进了天堂寨因为黄山步行下山的缘故,我们的腿酸痛到每下一步楼梯都是一次尖叫,所以我们就待在云雾缭绕的简陋宾馆里休养生息。点一份铁锅鸡分成好几顿吃,最后剩的汤还被我们下了一次泡面。从安徽离开后又坐了漫长到可怕的绿皮火车来到了浙江杭州,在车上我又在所有人沉睡一片的时候拿着垃圾袋吐了,到了杭州气温到达可怕的四十多度,只得大晚上气温稍降再去看传说中的西湖。当时第一次住在男女混宿的青旅只觉相当离奇。离了杭州又去了绍兴,住在同学家里短暂得过了一会像人的日子。结果好日子没几天又坐长到没尽头的绿皮火车从浙江去到了云南,游荡过大理,丽江和玉溪后又坐火车从云南返回了北京。
从北到南又从南回到北,这无比漫长甚至折磨人的旅程却让我对自己信心大增。在这个游荡旅程之前,我是一个皖北乡下人在偌大的北京城,常常觉得自己动辄就要被这条大鱼吞入腹中,所以手脚总是无措地不知道该放到哪里。
但是当真的走出去,我发现自己相当厉害,可以想出问题采访当地的官员和企业家,也在每次找不到路的时候第一个冲出去找路人求助问路(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和手机地图导航)。
一个会提问的人,一个总是勇于求助的人,回来后还和朋友们把实践报告写出来拿到奖金cover穷游费用的人,一个能安于特别糟糕的物质生活条件且能克服旅途各种不适的人,即使在交通工具上完全睡不着还会吐得天昏地暗但是下车了就立马来了精神拥有活力的人,当我发现自己的这些面相的时候,我无措的手脚找到了它们的位置,并让我后来赤手空拳地打退很多自我怀疑的流弹。
大学毕业后因为想做有意思的工作,就跨行以极低的薪资进入了娱乐行业。这个工作给了我一些出差的机会,尤其是去上海出差的机会,让我借由这些出公差的游荡感受到了上海和北京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除此之外,它还让我人生第一次有了出国旅行的机会。第一份工作的公司带我和同事们去了日本的冲绳和东京,第二份工作的老板更慷慨,带去的地方更远,带我们去了美属塞班岛和欧洲的意大利。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其它的大陆,并对世界更多其它的地方产生好奇。
后来随着工作年限增加,收入渐涨,我又自己花钱和朋友去了台湾和越南,感受到自由行走其它地方的新奇和自在。
从中国离开来到荷兰后,利用申根签的便利,我又和各路朋友或者自己独自探索了北欧(挪威),西欧(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中东欧(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波兰)和南欧(西班牙)以及北非的西班牙属地加纳利群岛。
如今在30岁的gap year,我又送给自己一个全球游荡的礼物:去了东非的坦桑尼亚,并从北非的加纳利群岛坐横跨整个大西洋的数字游民邮轮来到南美的巴西,从巴西一路向南来到世界的尽头-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再一路向北经由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前往秘鲁的利马,印加古城库斯科,世界奇迹马丘比丘,再去往中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墨西哥。
同时还在策划明年(不对,是今年)从东亚(日本),到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再到南亚(尼泊尔),和西亚(约旦),亚欧之交(土耳其)再至埃及和葡萄牙甚至芬兰的跨越亚欧大陆的游荡之旅,以及去往美国纽约和夏威夷的北美及太平洋海岛之旅,和大洋洲(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的旅途。
目前正在进行和之后将要开启的旅程都是和我们放学以后播客的另一位主播霸王花一起,我们的旅程也叫做“莫路狂花”之旅。我眼看着她原本萎靡的生命活力在一次次游荡中复苏和迸发。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问霸王花:在我极力鼓动你来法国和荷兰和开启我们莫路狂花之旅之前,你为什么此前从来考虑过出国游荡呀?
因为霸王花收入不错,人又在上海(飞去国外的航班都很多),节假日也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周末和节假日都不上班,也不用调休),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都能倒头就睡不晕车不失眠,甚至吃完饭坐在餐厅都可以用自己的下巴支撑着睡一觉,我觉得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游荡者基因和履历,因此对她此前从未想过出门游荡探索世界感到后知后觉的惊奇。
这个问题对她来说非常难,因为昨天和上周发生的惊心动魄事情她都无法记得,让她回想过去几年为什么没有做一件事,简直难如登天。她先是回答“之前没有想过”,后来思考了很久她引用我常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回答:我想还是因为想象力的匮乏。
当我听到这个答案时,我第一个冒出的念头甚至是感谢头两份工作的公司:它们在我口袋和想象力都匮乏的时候带我去看了外面的世界。这非常重要,因为万事开头难,对辽阔世界的想象力也需要一个开关。
继而我又想到我在公司出游之前已经和同学出门游荡了,因此也得感谢一下当时同行的同学和老师。
再多想一步呢,发现如上只是机缘,因为当时和我同行的同事们和同学们也没有选择游荡这种生活方式。一定还有一些别的,让我在自身的惰性和各种不适的限制下依然选择出发。
一开始是对痛苦的逃避吧,从密不透风的生活中获得喘息。坐上飞机就不必再收到任何工作信息,去到异国异地就可以因为时差逃避掉对工作密不透风的责任:即使已经在休假,只要人还在家,工作就一定会找上门,在国外就可以心安理得不在假期回消息处理工作问题。我感觉出去一趟,就像原地拉磨无休无止的骡子短暂地脱了缰。
它还给生活凭空创造了一种期待,有时候即使正在上班工作,想到下个月或者下周就要和朋友们出门去一个没有工作骚扰的地方游荡了,嘴角都会不可抑制地咧开,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脸都笑酸了。
虽然出去玩是很累的,但是漫长无涯的学习和工作是靠出门去玩的回忆和期待点亮的。出一趟门,看一个新世界,就是点一盏灯,之后困顿于生活的五花大绑时,想起满室灯盏,就能再撑一段时间!此前的每一次出门游荡,我都为自己的生活多点了一盏灯,经年累月过去,当时的疲累和身体的痛苦已经渺如云烟,但是那一盏盏灯金亮亮的光,经过创作的发酵,让生活很多被挤压的角落在持续地被照亮。
之后通过成功的逃离,系统性的压迫和痛苦从我的身上松动,我出门游荡不再为了逃避痛苦,而开始为了满足好奇和看到丰富辽阔的可能性。Wander for the wonderful,是我为我们专门服务全球华人游荡者所创造的平台 “游荡者”所写的slogan,它翻译成中文是:这世界的辽阔和美好,游荡者知道。
景色,城市,食物和人的各种可能性,它们真的存在,这对我非常重要,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非常重要。看到了勇敢的华人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可以做出多么决绝的选择,这个世界和我同根同源的人活出了不一样的可能性,对自己也是莫大的鼓舞和指引!
原来曾经困住我的活法,不是唯一的活法。原来人可以不必为放松休闲和快乐感到羞耻,可以不以苦难为荣,原来勇气和反抗才值得被嘉奖,听话和服从才会把自己推向生命的火坑。原来女性不必把某地某国当做自己的故土家乡,我们不必属于和融入任何一个地方,哪里不干涉我们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哪里才是我们的乐土和家园。原来走出去天大地大,脱离了系统的压制,我是如此的有力量和有希望。
人想think outside the box(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就是得真的跳出盒子才行。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和系统同化的力量强大到无法想象,绝大部分时刻,即使认知可以跳出盒子之外,但是感受很难,情绪很难,想要在盒子中生出勇气和希望更难。游荡就是走出盒子,走出一个又一个盒子。
我不是天生的游荡者,更不是生而勇敢和自信的人。
但是不想无条件地忍耐无解的痛苦,不想接受人活着就只能这样就必须那样,就这么出发了。
结果勇气随之而来了,甚至前几天人生第一次遭遇抢劫我就勇敢地抢回来了,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同乃至惊讶也在一次次游荡中像投资复利一样指数升级:我还能搞定这种事,我简直厉害得无以复加!这样的感叹常常就会在游荡的旅途中弹射出来。
每个人都值得这样的生命体验。这世界的辽阔和美好,游荡者知道。自我的无穷力量和无限可能,游荡者知道。
做一个“蓄意”的游荡者,wander for the wonderful!希望这本口袋书在你需要的时刻能够陪伴你,也希望在世界游荡的各个码头,能够偶遇你。
Newsletter订阅该专栏方式: 谷歌搜索afterschool2021,输入邮箱即可
爱发电直达链接:https://afdian.net/album/0d25875aaefc11ee818352540025c377
我有个想不明白的问题,希望莫不谷或者其他放友可以给我提供下思路,谢谢大家。虽然我出发游荡的心已经无比的澎湃和期待,但面对现实的话,游荡的前提是不是要经济实力和时间上可以支持,或者个人有持续获得收入的能力?毕竟在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如果辞掉一份尚且还可以的工作(这里不是单纯指收入,而是工作环境比大多数的充满压迫的公司要好的多),把所有积蓄用来游荡,会不会让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降低,从而让我们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比如为了挣钱要去做不喜欢的工作,因为对于很多人来时,还是需要通过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赚取收入。这是我目前还想不明白的问题。
充满勇敢,生猛,自信的奔向自己想要的自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