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newsletter由霸王花木兰轮值。
写下这篇文章时发现,非常多的听友好奇我的离职经历和考量。就如我在反复动摇犹豫时,不停地去找离职攻略和注意事项,总想借点勇气的同时,帮助自己参考参考。如今,我终于正式启动了离职流程,要离开这份从毕业入职近六年的工作,顺利的话,今年5月1日我就在去纽约游荡的飞机上了。
阅读文章之前,我也想说,本篇并不鼓励大家裸辞,因为每个人面临的情境,拥有的条件,自身的想法都并不相同,也相信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判断为自己做决定。而我可能更像是一个“身边朋友的例子”,决心离开温室大棚试试换个活法。
特别说明:鉴于安全和隐私因素,请勿将本文以任何形式分享TA人或网络,感谢理解和支持。
1. 想来说说我的工作:那些让人舍不得离开的诱惑
2018年我从北京读完研究生艰辛毕业时,找工作也算出奇的顺遂。对于法律人传统路线的公检法行业,我吃不了办理案件和审理案件的苦,也厌倦员额制打怪升级的职场路线。对于心之所向觉得能有个人成长历练的红圈律所,因为缺乏前期实习经验积累,加上被同学律所实习经历吓到(凌晨2点发的文件早上醒来收到合伙人4点钟的修改意见),以及自己并没有通过法考(这也是我的心理障碍之一),在从事诉讼方向有一定困难。所以我在找工作时主要考量了公司法务的路线,第1个offer是一家法律人工智能企业,当时面试完CEO又电话我主动给我加薪希望我能考虑,短暂实习期间感受也很不错。第2个offer是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因为我的简历与对方需求相当匹配,把同期男性候选人也竞选下去,每周工作4天不加班(周五半天会没啥事),加上寒暑假和北京户口,以及对方承诺职场竞争不激烈,不会有我担心的人际相处问题,可以放心就职。在我决定接受这个offer享受工作生活balance时,之前跟着法律经济室友一起投递的公司发来了面试的消息。
当时我并未对这家公司有所期待,一是竞争激烈,在学校面试时看到同期竞选人的条件就心生放弃,学金融的还考了法考,学法律的还考了金融,加上海外名校就读背景感觉自己只能陪跑。二是离开北京,相较于毕业后留在熟悉的城市和同学圈,离开北京去我初期并不喜欢的上海,加上比起北京确定性的诱惑,上海工作的具体条件和情形我都不了解。三是担心做不了,我选择学习法律就是因为不想学习数学,经济金融知识可以说是0,当时还没入职我就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最终因为对个人发展的追求,想要做点什么,不想一眼到头的念头毅然离开北京,独自一人来到了上海,凭着初生牛犊的热情努力工作,第一年就拿到了优秀新人。而这份工作后续也给了我想要的生活:不仅可以独立在上海生活,还有余力让父母来上海游玩旅居,我终于成为可以帮忙解决问题,handle这些事的人,在家里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这让我觉得非常的满足受用;工作无需参加酒局应酬,也有足够的底气对出差酒局上乌烟瘴气和劝酒的老男人们说不;在遭遇猥亵事件当事人父母劝我接受赔偿说,一个女孩只身来上海工作打拼挺不容易,我有足够底气不被看低,坚持拒绝和解,当时公司人性化处理迅速帮我离开事发地的住址,利用公司资源我立马预约了创伤应激心理治疗,女性领导下班时还要找同事护送我回家并尽可能提供帮助,直属上司给我假期让我休息,同期的同事得知此事不仅支持我还帮我搬了家。当时我心里感慨,真是找了一个好工作,要努力好好做下去。这大概是互联网上的神仙工作了。
为什么决定离开?反复犹豫动摇的那些考量
离开公司的难度并不低于当初进入这家公司。为什么决定离开,这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每一次我因为不用加班,周末可以休息躺着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个工作还挺好的,能让我短暂躺平过上懒人自足生活,而接到任务开始忙碌或被层层加码约束时,我又会生气为什么不够果决离开。
但真正让我心底涌出失望的,是我在这里看不到我曾经羡慕,想要努力学习成为的人,人在系统和组织体系的倾轧下并不像看起来的坚韧,我看不到公司在日复一日繁复形式主义,闭门造车情境下的未来,当我看到公司领导是虚伪傻屌,并自豪地和困惑询问职业发展方向地年轻员工说,我年轻时从没有主动做出过选择,也没有想什么,就到现在了,我真替他的人生感到可悲,也看到了自己死前会后悔的生活路径。
我在工作中一次又一次认识到,现在这个社会多少傻屌在担任要职(傻点人好也能凑活,还有又蠢又坏的),决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未来,而我作为一个普通员工,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没有弹劾反对的权利。我的这份工作足够有吸引力,但它在被整个组织和系统不断侵蚀,不断接受服从性测试。我对公司的不满与失望,与我对整个官僚机器,整个国家社会的失望紧密关联。
或许有可能,既然大环境如此糟糕,个人力量如此微小,是否可以先保住自我的有生力量,先生存下来再说?毕竟墙外已经水深火热。我时常会这么想,也会因为这个理由让自己更心安享受继续上班带来的安全感和确定性,只是我的生命无法在束缚里生长,保持沉默,保持忍耐,一切无所谓,让自己生活在无可奈何的bubble里,像是办公室里没人浇水的花,时间一长便干枯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摧残也让我意识到,整个系统和组织的征服并不会因为个体的躺平而有所松懈,这好像是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持久游击战。
想到之前看过小红书网友关于上班的一个回复,非常精彩:上班基本与坐牢无异,上班优点:有工资,名声好听点,可以偶尔看手机,不定期有双休日休息。上班缺点:刑期50年左右,只会增刑不会减刑,作息不规律,时常加班,有猝死风险。
拿着旅行计划找领导裸辞:我要去世界游荡
这是我从未设想过的离职场景。
很久前我还和莫不谷、金钟罩分享自己在小红书看到的一个离职帖子,女孩在离职理由里写自己要去探索辽阔的世界。当时我既震惊又深感佩服,觉得自己做不到像她这样坦诚,既无法向别人公开自己的真实诉求和想法,又无法不担心说出真话带来不必要风险让自己懊悔,总是会思前想后,喜欢寻求稳妥安全的方式。
从南美游荡回来后,莫不谷提议了下一次游荡的行程,有天她还兴致勃勃地画出了行程图,因为行程路线遥远,很难在一张图里画出来,莫不谷坚持不放弃大晚上终于画出了路线,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提议会因为具象化后充满说服力。
第二天一早趁着工作摸鱼我就把文件打印了出来方便自己查看,结果突然想到去非洲坦桑尼亚前想拿着行程proposal找领导离职未果的事情,一个心思上头,我拿着打印的这张旅行计划就去办公室找领导了。要说是啥心情,那是相当刺激兴奋夹杂害怕和担忧。结果领导看完旅行计划他也心动了,还帮我提了旅行建议,推荐去马来西亚玩(当时计划里漏写了),一个之前还劝我保持心态开放找对象转移注意力缓解抑郁(摊手)的人现在不停地感慨,年轻真好,单身真好,这个行程计划谁看谁不心动。
在整个离职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一步步更加自在如风,不仅离开“基层员工”这一身份属性,和领导沟通心里能够平等自由了许多,说话也不遮遮掩掩,活得更像一个“人”了。加上自己不断表达真实的想法后,同样得到了真实的反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不那么漂浮了,这也让我更能看到和理解不同人不同的选择,以何种面貌在应对当下和生活。
离职之后如何打算?是否害怕不确定的未来?
《玩偶之家》的娜拉觉醒后离开,但并不知道后续走向,大概也是因为不知娜拉去往何方而无法像娜拉一样选择离开。离开一个稳定的组织体系,离开一个平台,就要靠自己活下来,这期间不乏有惊慌害怕,却也让我觉得松快愉悦。我从小学四年级就担任班长,直至研究生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在各个组织平台靠服务与付出依附集体并与集体共舞,我的自我,我的个性都还没来得及肆意成长,如今终于有机会出来透透气了。说到这想起来学生时代做起来会兴奋的事情是,晚上回宿舍太晚进不去,打算和朋友翻墙进,虽然因为恐高没有翻墙,但是一想到不去做循规蹈矩的学生,心里就止不住地痒痒。在离职推进这段时间,我也考虑了离职后的一些安排:
(1)感受不上班的日子:在人生难得的休止符里,充分感受不上班快乐的日子,让自己整个放松闲暇下来。
(2)去世界各地游荡:第二次世界游荡之旅即将出发,这次我的游荡目的是要去探索自己的热情,找到喜欢做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适宜生活的地方。曾经有个听友留言说:“会不会有的人一直找不到passion和mission?”莫不谷回答的很有道理,在这里分享出来:“啊我觉得不是有些人,是绝大部分人都找不到,根本原因是因为绝大部分人不认为找到它是重要且值得的。挣大钱,有家庭,成为人上人,这些才是这个社会认为值得去追求的事情。”我想,我在找的路上了。
(3)准备留学以及放弃:提完离职后我特别想让自己有个确定性的归属,加上一直以来对留学的滤镜,就想离职后去读书,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能加强语言学习适应当地生活。在疯狂咨询各种中介时发现准备留学并没有自己想象的复杂麻烦,以欧陆法学为例,中介费大概1-2万可以全过程帮忙申请4-6个项目,加上我的本硕绩点达标,自己需要准备的就是语言考试+上学生活费用(10-30万不等)。以及欧陆法学也完全可以DIY申请,不必花中介费用,我咨询中介并疯狂动心的原因是想给自己找个管家,push自己申请留学。这件事情暂时搁置的原因之一是莫不谷一个提问让我开始思考,留学是为了什么?申请的学校项目合适吗?说实话,学校项目喜不喜欢谈不上,只能说适合,如果是QS世界排名高加上评价好以及价格合适的项目,就会更加心动,但是喜不喜欢,我说不好,有啥打算,我也说不好。在听了播客三五环对谈钱婧“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确定性”这期,我在里面听到了自己,一个毕业工作几年有所积累的成年人发现并不认识和了解自己,无法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4)去各处旅居
有了充足的时间,就可以随处流动。我想去广西吃柳州螺蛳粉,去云南旅居休息,特别是很多朋友推荐的西双版纳。
(5)西班牙躺平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想过轻松舒适休闲的生活(看起来不太切实际),除了去各处旅行之外,我最近发现了去西班牙躺平的一条路径,就是非盈利签证,no-working visa。这个签证的要求就是不能在西班牙工作,抢占当地人的工作机会,所以需要有足够资金证明不工作在当地也能生活。用非盈利签证在西班牙呆满5年可以拿到永居,满10年可以拿国籍。对于我的情况,拒签的风险可能是年轻和单身,因为移民局不相信一个年轻人不工作,这不符合逻辑(看来对中国当代打工人现状和心声还不太了解)。我打算环游世界时去西班牙本土感受下,然后回国来申请试试看,如果能够顺利拿到签证,我就去西班牙的小镇找个便宜的房子自己做饭,报名社区免费的西班牙语课程学习西班牙语,享受西班牙的美食与好天气,用低成本支出维系生活,探索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也欢迎朋友们推荐西班牙适合低成本旅居的地方。
(游荡路上看到羡慕且想过的生活)
准备离职前的一些提示:
一个疯狂做攻略的人研究了不少经验,结合我自己的实例总结下离职前的准备工作。核心思想把握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把公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减少工作事务对自己情绪和生活的负面干扰,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1)办签证:充分利用在职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办理护照、港澳签注和长期旅游签证:美10年签证,加拿大10年签证,英国2/5/10年签证,新西兰5年签证,日本3/5年签证等等(我正在为游荡者平台撰写全球游荡的签证办理攻略,后续平台上线同步发出)。
(2)薅资源:研究公司员工福利制度,充分利用在职机会去健康体检、去医院看病拔牙,去公司免费EAP(心理咨询)项目,利用公司资源去学习锻炼。
(3)办信用卡:信用卡开卡和额度会考虑工作情况来给,去国外游荡支付会需要用到Visa卡或Master卡,有需要的可以提前咨询银行办理。
(4)雇主推荐信:部分美国留学项目材料申请看重工作经历,如果打算去美国留学可以提前准备一份。以及了解到美国留学项目虽然很贵个人负担压力很大,但部分项目又高额奖学金可以cover不少。
(5)离职证明及收入证明:一般找新工作、办理移民签证等需要离职证明和收入证明(可用纳税证明、银行流水、工资单等辅佐替代)。
(6)法律知识:准备离职前学习劳动法相关知识,网上攻略很多,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一般体制内不咋适用劳动法,可以对应搜索离职攻略做好准备。
(7)人事档案和户籍:人事档案和户籍一般是放在户籍地人才市场,我毕业后迁户落在上海公共户,档案各种就放在上海,详细办理手续还在了解中。
(8)五险一金:个人计划离开上海,短期不想上班,没有在国内买房买车贷款打算,所以离职后办理失业,领取失业补助金;医保正常缴纳,方便有个意外看病;公积金日常每月最高提取3000元,离职封存6个月可以一次性提取;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只有符合退休、死亡和海外定居能领取。另外离职后没有商业保险补充,和播客里之前提到的,我也根据自身情况买了保险。
(9)心愿清单:也就是你想做什么?对未来有盼头会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激情。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回答的并不好,比起要做什么,我是不想做什么更多,我就想躺着不动,不想被压迫,以及我目前抑郁焦虑的病症也对自我认知和判断是有干扰的。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不知道想做什么,但是要去想这个问题,不要放弃对自我寻求的思考。
(10)学会理财:离职后缺乏收入来源主要靠存款,所以资金处理非常重要,现在这个环境能不暴雷不贬值就是赚到。基于我个人的认知和考量,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所以我把一部分作为活期(办理签证需要活期余额以及活期没收益但是更安全),一部分放在货币型基金(有微小收益且相对安全),一部分持续购买外汇(主要是美元、日元以及更早时候买的欧元)用于游荡和避险,以及一小部分亏损混合型基金暂时搁置,回本后立马卖出。
写在后面:
在处理事情和对外表达过程中,我总想让事情有个确定性结果或者距离自己当下相当遥远之后才表达出来,这能够给我足够的安全感和确定感,即我不会因为我的表达给自己带来任何可能性的风险,也不必为自己的表达担负回应的责任,我害怕失败和懊悔,害怕没有回应承诺,害怕没有考虑周全,害怕无法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子活在周围人的世界里,所以要考量周全,把自己隐藏在足够安全的区域。
大S在康熙来了一期访谈里提到,自己在做电影演员前有很多恐惧,她害怕独自一个人,害怕社交,害怕虫子,但恐惧是无法让自己成为好的演员,所以她去除了很多自己的恐惧,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我现在也有许多恐惧、害怕和担忧,但我更想试试不被绊住的可能,承担风险和可能,面对真实的可能。
纪念一下 这是我学会科学上网之后看的第一篇newsletter
太期待霸王花的全球签证办理攻略啦,等我看到这个具象化的攻略的时候,肯定也会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了更多希望,也肯定会比现在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提前感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