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Newsletter由正在阿根廷游荡的霸王花木兰轮值。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世界上距离上海最遥远的城市,与国内有着11小时的时差,现在是星期二早上7点50分,国内则是晚上18点50分,已经过完了一整个白天,也因此目前上海都还没有直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班。仔细想想,前三十年的我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出未来有一天我会到达地球的另一端。
现在距离我出发游荡已经过了36天,如果要问过得怎么样?好像很难用平常的词语去回答。一个多月的冒险奇遇之离奇丰富,也是远远超出我此前人生的经历与想象。
在大加那利找不到路,荷枪实弹的门卫帮忙打了车;在特内里费错过了公交末班车,深夜一路生死时速发现住在了深山老林里,光下山就要徒步十多公里,到达市区还要转好几趟公交;想去市区出海看鲸鱼却没有交通工具,步行在荒无人烟的公路上一边走路一边搭顺风车,结果真的遇到好心人免费搭载去目的地,聊天后才发现他的职业是卖大麻(在当地合法)还在手臂上文了大麻的中文汉字;在圣保罗没有现金买地铁票,持枪警察主动上来帮忙,最后竟然让我们免票坐地铁;又在数字游民邮轮上遇到开旅馆的华人夫妇,也因此落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住到热情招待的夫妇家里,在外游荡竟意外有了回家的亲切感。
更出乎意料的是,游荡途中居然实现自己的一个心愿清单。此前看到冰岛女性抗争的故事,我就想去冰岛。更准确一点来说,我想加入protest活动,感受人不被压抑自然表达正常活着的权利。在大加那利岛上,有一天刚吃完早饭,突然就遇到了女性主义大游行,女性敲锣打鼓愉快地上街呼吁女性权益,高举禁止暴力的旗帜,我们就像是前方记者一样激动,拍摄记录并加入其中。当拍摄的视频,文字,图片不断被小红书限流禁掉时,才突然回过神,protests和上街是不被允许的,我们没有这种权利。
在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再次遇到了阿根廷居民“敲锅抗议”,表达对新任总统出台措施的不满。作为外来游荡者,我还弄不清新政府举措和实际情况,但看到男女老少光明正大上街表达自己的诉求,抗议竟然可以如此有序,敲锅敲瓶子甚至形成好听的音乐旋律,狗狗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好不开心,看着几岁大的孩子也在街头拍手,让我有些失神。
这一路下来,很明显的感受是,自己匮乏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在慢慢被填补。有句话说,世界观的匮乏是地理知识的匮乏。游荡路上就是在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地理知识,认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点。游荡途中每到一个商店闲逛时,看到地球仪就会欣喜地拍照,和莫不谷指着地球仪开心讨论我们在地球上的哪里哪里。记得小学还是初中时,大家都还流行买世界地图贴在家里墙上,买地球仪学习地理知识,还会去拼图记忆地理位置。什么时候不再买地图,不再看地图,不再好奇这个世界,我都忘了。
刚上大一我就在担心就业,也想急迫摆脱经济困窘,于是还没开学便提前下了决心要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进了校园后认真读着橱窗里优秀师兄师姐的成功故事,像做题一样拆解升级攻略,亦步亦趋复刻那些荣誉和奖章,后来也成为了橱窗里的人。七年毕业后,我如愿得到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也早早从贫穷匮乏的困境中成功脱逃。在主流的学习工作安排中,只有线性的人生路径,一环扣一环才能更好发挥马太效应,不能有脱轨和意外。探索世界?游荡世界?大概是外太空的选择。
回过头来,我不能否认这些年的努力让我有条件选择游荡,但如果没有想象力与好奇心,我拥有更多也只会固守城池,不愿离开。而一个还未找到自我仍然混沌的人,在游荡中有机会重建破碎的自我吗?够格写下游荡的故事,记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吗?我时常对此怀疑,却又觉得,不擅长写作的我,曾是芸芸众生一员的我,有着偏见的我,恰恰可以写一写。
播客里我表达过对自己缺乏“创造”和“独特性”的痛苦挣扎,也因此感到自己走进了茫茫大雾,飘摇不定。莫不谷给我和金钟罩分享了罗永浩新东方语录的故事:
“他年轻的时候是诗人,结果写了十年没写出名堂,后来就崩溃了,意味到自己压根没有创作才华。他身边也有这样意识到自己没有创作才华的人自杀了。他说钱钟书的话戳中了他:‘很多年轻人误把创作冲动当做创作才华。’他当时为了让自己不自杀,需要找一些自我认同,让自己觉得自己活着也有价值。最后他找到的是:他是人品特好的人。”
莫不谷由此发现,人特别容易遮蔽自己,他绝对是中国最优秀的脱口秀演员(这里礼貌性加个之一),却觉得自己没有创作才华,所以感觉我和金钟罩在遮蔽自己的创作才华。
创作才华是否有被遮蔽,可能要被发现才能验证。但是人品好就值得活,那我可太值得活了。我不仅活着,还拼着一口气走出了亚洲,足迹踏上了欧洲,非洲,南美洲,到达过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甚至英语也不咋行还参加了数字游民邮轮,将近四百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里,我和莫不谷是仅有的两名中国人。我也常在想,就算自我底气还不足,但也足够为更多人趟个路,打个样:人生还有值得活,活得精彩甚至更想活的时候,以及不必等万事俱备才出发。
近期我很喜欢看的一部综艺是韩国的《既然出生就要环游世界》。不得不说韩国人真是走遍世界,在全球化退潮,保守主义思潮抬头时期,韩国综艺创作在勇敢迈向更辽阔的世界中获得蓬勃的生命力。连我们去的少有亚洲人知道的加纳利群岛也有拍摄过韩综。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伊瓜苏瀑布则因王家卫《春光乍泄》为更多人知晓(神奇的际遇是,中午吃火锅才知道旅馆华人夫妇的儿子曾作为临演参加过这部电影的拍摄),在圣保罗和莫不谷一起看这部电影时了解到,王家卫特意选择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拍摄场景,因为作为香港的对立面,意味着它在世界的另一端,拥有着远离熟悉日常生活的另一面。早在90年代,Ta们就已经在通过游荡思考自身和香港的可能与未来。一次游荡,一次创作,一部作品,就是打开了一扇窗户,提供了一种可能。
《既然出生就要环游世界》出演者都是男性,理性层面令人劝退,吸引我追着看的原因是真实有趣。出演者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有自己想在南美,印度,马达加斯加实现的心愿清单,看到初来乍到者融入异国发生啼笑皆非的故事有种自己不必受苦就可以获得感受的代偿满足,又因为真实,不同于浮光掠影的旅客,与这世界建立了连接,而连接才是最为动人的。莫不谷说,要做一名蓄意的游荡者,时刻保持创作者的自觉,思考游荡这世界如何可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还要勇敢求助。而我在游荡途中,更深切感受到,自己有意无意回避甚至害怕与这世界建立连接,某种程度上也在推迟或拒绝自我的重建。
《既然出生就要环游世界》第二季结束时,出演者在印度高原地区教当地小孩画画时感慨到:
“在补习班教学生的时候,
都千篇一律,很死板
有制定好的一条路
但现在就不会那样做了
你们随便画吧
毕竟没有正确答案
希望大家都能自由长大
今天的美术课就上到这里
你们自由了
每个人都自由了”
而后他又说到,既然出生就好好活,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做,去做想做的事,然后死掉。
思绪写到这里不知如何继续了,就此停笔。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对自己多一些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世界多一些好奇心,好好活着,自由活着,持续思考。
写在后面:说到我们这一路的游荡经历,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韩综。更重要的是,女性游荡的视角和故事太少被讲述和呈现。一路上我们拍摄了很多视频,有时候没网,有时候没有时间,还没来得及剪辑出来,常常来不及发视频便通过小红书“游荡者的日常”把图片及时分享出来,等我有时间时便把手里的视频好好剪一剪,这世界很精彩,值得被更多看见。
【一则说明】第39期播客“对生活的洞察,对自我的接纳”原本定时1月上线,因为发现突然全平台更新了💔,我们紧急操作了一下各平台停止发布,因此大家收到邮件的也无法收听哈,我们会在1月3日上线各平台,敬请期待!
女性去世界游荡,不仅拓宽了自己生活可能性的边界,也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朋友行动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有正在世界游荡的女性朋友想分享自己的体验,加入到“在世界游荡的女性”系列创作中,欢迎来信给我们的邮箱afterschool2021@126.com!
以及在去中心化的Web3平台Matters(https://matters.town/about)邀请下,“在世界游荡的女性”系列会同步上线Matters,把文字和创作更早地在社区里推广,真正地在Web3以一种拥有主权的方式畅游(此处安全性可得到保障,因为Matters需要科学上网使用)。
提示:如需查看往期内容,打开任一期你收到的邮件,选择右上角open online,就可以回溯放学以后之前发的所有邮件,或谷歌搜索afterschool2021substack查看。
延伸信息:和你分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也共同探寻日常之外的可能性。当我们从名义上的学校毕业以后,我们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日常生活。生活面前,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学着如何和生活交手,如何安放和成为自己。《放学以后》希望是一个这样的所在:它通过文字,声音和影像,借由文章,播客和游荡世界的视频,将分享的慰藉,共同前行的力量,以及“去创造”的自我敦促传递出去。和可能性携手同行!
解锁《创作者手册:从播客开始说起》:https://afdian.net/item/ffcd59481b9411ee882652540025c377
永不失联:邮箱订阅放学以后Newsletter: https://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
联系邮箱:afterschool2021@126.com (投稿来信及合作洽谈)
YouTube:放学以后afterschool
小红书:游荡者的日常
微信公众号:放学以后afterschool
播客收听:国内:苹果播客,网易云,爱发电,汽水儿,荔枝,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微信听书;海外: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nipd,Overcast,Castbox,Amazon Music,Pocket Casts, Stitcher,Radio Public,Wordpress.
碰巧在一个月前看了《既然出生就环游世界吧》南美篇,野生的旗安84为这档节目增加了很多可看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节目结束的时候他说:“人总要活到不想死的程度吧”。这句话击中了曾经很多次不想活的我。我也要好好活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死掉。游荡的文字和故事传递到我这里,也激发了我去游荡的激情和欲望,我一定会出发的,我也要去寻找让我活到不想死的程度的事,希望到时候也能和你们分享。
另外,霸王花真的写得很好,你的文字给了我很多力量,谢谢分享!
最近陷入莫名低落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泪崩了。一直在尝试自救,但因为无从下手而只能站在岸边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沉沦进情绪的沼泽,愧疚又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