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期放学以后信号塔由金钟罩轮值。
歌手2024开播了,国内我最喜欢的音乐节目,看过很多遍,甚至研究生的时候还拿节目写了篇论文。开播当晚“紧张”这个词频频出现,我一度想到自己和紧张有关的经历,也不断在想到底为什么我被毒成这个不chill的样子。
正文:
前几年堂妹高考,小姑给我打电话说,这次没考好。我说,不是这次没考好,这就是她的真实水平,不能因为她偶尔两次发挥好了,你就以为那是她的正常水平,她其实一直成绩都不好。
妈妈在一旁说我说话太难听了,不应该那么直接。可是如果不活在这个幻想里,也不会有不必要的失望啊。
为什么在乐坛、在流媒体、在短视频“杀”疯了的歌手,在live的舞台上那么紧张和不自信,因为自己实际在什么水位,自己很清楚。可能单独唱那一句高音唱的上去,但如果完整唱整首就不行;可能偶尔一次完整唱的行,但不是每一次都行。所以紧张是因为不确定自己在这次表演中,能不能有好运气超常发挥一下。但命运好幽默,让大家这次都是正常发挥,每个人期待的超常发挥都没有降临。
拿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分数去自我要求或者被要求,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一个真实的状态,大概率得到的只有失望、不满意、紧张、疲惫。
“别紧张,你肯定能行。”这句话特别毒,潜台词是,给我拿个第一回来。“其实第三名也不错”,潜台词是怎么就拿个这样的成绩啊?
我们总是被鼓励被强迫去做最好的那个,这个国家只允许孩子的梦想是航天员不是能机场地勤,只能被允许考第一名的小孩拿小红花,成绩差的小朋友要被请家长。其实第三名很好了,第三十名也很好了(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人很多)。但即使拿了第一名的人也不会被放过,因为班级第一的上面是年级第一,再上面是整个市的第一,甚至还会把历史的第一拿出来对比。我们就在他驱和自驱中不断往前走,像是一台四驱车,不像一个人。
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那么chill,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真实,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不去配合虚妄的表演。自己个人知道这个问题,环境也知道这个问题。
可我们不仅要马不停蹄的追求最好,还会变着法的美化所有细节,让本来不好的事情看起来好一些。为什么一些音乐竞技节目,经常看评论说在场的评委耳朵聋了吗?主要有俩原因,一个是合同在一开始就签约了参加的次数,提前走了是违约;另一个是,修音了,大修特修。所以节目看到唱的好,但是成绩差,那就是被修了。
名利和金钱,艺人们捞的很凶,他们忙到没有时间去好好练声,有的甚至彩排也不来。自己实力一般,现场磨合的也差,只能靠修音,或者直播垫音。节目上线后,粉丝和营销号吹上天。但实际上,那些行走的CD,都已经是被刮花的CD了。那么多通告、应酬、烟酒、放纵,神经紧绷到不行,嗓子和身体早都坏了。有时候参加直播类项目出现了明显的破音走调,会说是感冒了搪塞过去,大家都会原谅。不过大家也知道自己花期短,这样下去几年就唱不了了,所以现在就更加疯狂圈钱;又因为疯狂圈钱,缺少锻炼和休息,嗓子更差,如此饮鸩止渴般几度陷入虚妄的陷阱。
然而对于紧张的艺人,大家评论表示可以理解,还有的在不断解释说听第二段副歌明显松弛了很多。我一下子觉得心情好复杂,大家的这份共情,可以感受到大家都活的好辛苦。前两天看到一组数据:“2023年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农村人群自杀率分别为3.59/10万和8.25/10万,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如果把真实的情况和人生平铺在这个世界,我想可能引来的不是崩溃,反而是更多谅解和接受。生命已经紧的退无可退,看着在台上紧张的歌手,像是那一个个被推到演讲比赛舞台上的自己,像是那个被推去乐器考级的自己,那个坐在高考考场上的自己。如果这次我表现差了,我自己就算了,我的父母怎么办啊,他们省吃俭用的把我送到了他们能送的最远的地方,我表现差了可怎么办。从始至终,我们自己和我们彼此都绑得死死的,紧不紧张不是我自己说了算。
从小到大做很多事情都要看别人眼色,说一句话就要看看对方的神态,如果别人情绪有异样,我就立马停住。或者在一开始不明确表明态度,总是看看别人怎么说。也嗅到不对劲的氛围时,中途巧妙转折,把话锋转向更利他的方向。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探索一个中立的舒适的范本,套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这样能让我在表达的时候不致于太紧张。但是范本解决不了生活的问题,甚至是加剧了生活的问题。名牌大学、好的工作,买房子、买车,带爸妈旅行,这些对好孩子的期待,从我很小的时候就被种在脑子里。我紧紧巴巴的学习,紧紧巴巴的工作,紧紧巴巴的生活。现在回头,这些对好孩子的期待我一点点的履行了,但是我的神经很紧张,别说放弃了,连放松都是羞耻的。这些痛苦和分裂被无穷尽合理化,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现在的一切不愉快最后都会换来好的结果,但实际这两件事不互为因果。
让人紧张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对错误的低容忍。犯错总是不应该的,犯错要被惩罚,犯错就要否定过往的努力。小时候为了不被惩罚,就撒谎去掩饰错误,结果谎言被拆穿就得到了罪上加罪的惩罚。犯错的惩罚是让人ptsd的,过去很多年我的注意力都不在好好学习上,都在能不能少点错误不被叫家长,做项目的时候也没在把项目做的更有新意更有趣,而在于别出问题。可注意力不应该放在会不会犯错上,应该放在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迈出第一步,去锻炼好身体,不去配合有的没的表演,然后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掌握自己能量,不断的越过山丘。犯点错很正常,谁不犯错。谁拿着尺子在衡量我,我就远离谁。
写在后面:
这篇文章在我看完歌手的第二天,去东京的飞机上写下来的,跟霸王花交替了newsletter轮值(本来下周是我,本周是霸王花)。本来考虑到可以趁着节目首播,有一点点实效性。但没想到仅仅一个周末,国内的风气几度辗转,一阵红色的巨浪打翻了在岸边的人,又是一次符合预期的驯服和表演。忽然觉得正文关于为什么紧张少写了一个点,因为纸糊的自尊实在输不起。
金钟罩写得越来越好啦!最近几次的文章都好让人有共鸣
狠狠共情。
24岁,做了太久的“乖孩子”,“乖学生”。
从未顶撞过父母或者向他们提出异议,对于他们的安排、他们的期望总是唯命是从。因为害怕他们失望,常常把自己内心的渴求和想法藏起来,渐渐地变成一个超级敏感和极其内耗的人,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总是过度担忧,对于人际交往、人情世故很迟钝。
从此刻,我要脱掉那层厚厚的壳了,【做自己的家长,开始自我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