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期newsletter由一帆轮值。
首先预告放学以后新一期播客:如果新的一年是最后一年,你将如何度过它。将会在12月23日凌晨更新,平安夜到来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让打工人都可以开心划水。
本篇newsletter延续上篇《妈妈的自由,从她“失去”这些身份开始》,我将从旁观者视角讲述妈妈是如何从0存款开始,通过做月嫂这几年累计几十万存款的故事,希望妈妈关于坚持、学习、自我修复的故事可以治愈大家。
正文:
月嫂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我必须要把这句话作为正文的开始,这句话是写给妈妈看的。
她作为月嫂每天做的事情,跟在家里作为一个儿媳妇/妻子/妈妈做的事情几乎是一样的,主要都是做饭、照顾人、洗衣打扫。作为月嫂,她收获了来自陌生人的肯定和感谢,收获了丰富的报酬;但是在家里,甚至还会遭受来自父亲的不满与数落。
妈妈们为家庭付出如此多的劳动,她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呢?如果说是物质价值,妈妈现在上户月薪大概是当地平均收入的3倍多,我的家庭并不能给我妈妈如此丰富的劳务;如果说是情感价值,可能大部分妈妈都没有收到过来自公婆、丈夫、孩子的感谢。妈妈们被困在社会的B面,放弃了自己的rights和power,现在回想起小时候被教育的“母亲的伟大在于牺牲”,真的是鲁迅看了都要惊呼“吃人”。
妈妈经常说她很自豪是一名月嫂,句式相对古早,但实打实地饱含真情。虽然我知道她做月嫂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因为她并没有太多选择工作的机会,只能挣个辛苦钱,但是她在这个工作上的投入和回报远超出我的预期,真的永远不能低估一位女性的能量。
首先是通过学习与竞争者拉开差异,单位之间内综合提升自己工作价值,获取更高报酬。
我刻板印象里月嫂主要是做饭,照顾新生儿和产妇,直到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想去学习,类似母婴护理那种,但是她对花钱有些担忧,等于接下来的一个月不仅没有挣钱,还因为学习花钱。我鼓励她去学习了,当时的出发点主要是觉得她可以趁机休息一下,以及去外地走走。
从16年到现在,她总共学习了早教、婴幼儿辅食添加、家政服务课、面点课、高级母婴护理、产妇心理疏导、营养学、月子餐、婴儿睡眠管理等课程,不仅在老家市里学习,还自己去了山东、北京,甚至还有线上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她早已经不是一个基础的只负责照顾母婴生活的月嫂了。除了基础的美食制作,按摩推拿催乳,情绪呵护,而且因为有大量的婴幼儿照顾经验,她能非常敏感地判断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判断是否需要送医。相对应的,她每一单的报酬也在逐渐递增,因为实在难以找到一个如此全能又体贴入微的月嫂,现在每一单的报酬已经是刚入行的两倍左右。
其次是通过好口碑稳固客源,不再依托月嫂公司,告别被抽成,提升净收入。
几乎每年的母亲节,妈妈都能收到曾经照顾的新生儿妈妈的感谢红包,即使已经告别这些家庭很久了。她收到红包后,还会买些水果零食再回去看看这些孩子。每一个她抱过的孩子都有一张合影,她会分享给我看,也会跟我分享她和这些家庭生活的趣事。她对这份工作饱含热情,最真诚的东西最动人。入行不到一年,她已经不依赖月嫂公司派单,都是通过宝妈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和同事获得客源。这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与人友善的宝妈,她的朋友大都与人友善,妈妈接触的客户基本都是比较友善的家庭;另一个是,不通过月嫂公司,也不需要被抽提成,净收入更高。
不仅用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来挣钱,还通过口碑和声誉获得“睡后收入”。
因为介绍给妈妈的单非常多,做不过来的时候她会选择介绍给自己信得过的月嫂好友,虽然她也从中抽成,但是比月嫂公司抽成低多了。新客户因为信得过妈妈,所以也信得过妈妈介绍的月嫂好友;月嫂好友也收获了一个与人友善的家庭。妈妈的月嫂事业逐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现在妈妈再转单的时候,已经不抽成了,用她的原话说“因为我深知做这个职业的辛苦和不易”。
前阵子有个家政集团邀请她去做讲师,我建议她索要劳务,她觉得就是大家之间的经验分享,不需要收钱。但是她真的还没意识到,她的这些知识、经验和心路历程有多么宝贵。
上面也提到,妈妈很自豪自己是一名月嫂,我想这种自豪感大概来源于被认可的满足感,不仅有来自新生儿家庭的情感上的认可,还有物质上的认可。能在一份工作中找到自我的价值,能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能不断的获得正面反馈,整个人的情绪能始终维持在一个充满能量的状态。
我总是跟她说,妈妈你太厉害了。她也总是问我,厉害啥啊?
妈妈可不自信了,总是说自己啥也不会,啥都做不好;爸爸就可自信了,觉得自己干啥都行,啥都能做好。
有了钱以后,我妈每天的想法就是搞钱。
对于我爸惯有的指点江山,妈妈也尽量左耳进右耳出,你说你的吧,我挣我的钱;减少家里不必要的寒暄和走动,告别虚情假意,我挣我的钱;你们又是买这个买那个,我挣我的钱。
因为目标明确了以后少了很多烦恼,也能将注意力放更多在自己身上,比如坚持运动,健康饮食,成功减重;按时补充钙片和氨糖,保证关节骨骼健康;开始看书,做原文摘抄,我也开始鼓励她写阅读感受,让输入和输出能形成闭环。
写到这里,我还是要感激我奶奶的去世,把妈妈从数十年的“责任”中解救出来。当一个人还没有免于被剥削的时候,你不能要求她更多。我们要真实的帮助妈妈走出家庭的困境,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能回到奶奶瘫痪的时候,我一定要主张爸爸的四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奶奶,这个责任不能抗在妈妈身上。我们真实的需要帮助妈妈创造一些条件,让她能有机会自己去为自己做些什么;我们也需要鼓励她们,帮助她们建立信心,帮助他们提供渠道和学习的条件;我们更需要帮她们打破传统观念,很多事情不是“她应该的”,很多时候不能接受“吃亏是福”。
我们要站在妈妈生活的环境中去理解她,这些努力不是短时间内都能得到正面反馈,她花了50年已经接受了一套规训,新世界观不可能在朝夕间建立;当然也看具体情况,有时候彼此不捆绑也是通往自由和幸福的唯一办法。
妈妈说她永远忘不了一句话,以前爸爸开大货车的时候,爸爸说车比妈妈重要,因为车能给他挣钱,妈妈不能。
现在我想说,妈妈保持健康,好好挣钱,专注自我,尽早地让精神和肉体上都远离这些企图摧毁、压榨你的人。
写在后面:
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痛苦并不相通,关于成功、亲密关系、分离也都没有标准模版。但我一直追求的生活,在妈妈的经历面前可能不值一提,我远不如一个50多岁人活得积极、充实、鲜活。即将上线的新播客,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莫不谷的生活那么热烈、自由、有能量。
你无法成为你没有看见的人,我妈妈是一种可能,莫不谷也是一种可能,我感觉自己可能快要触达这个真相了,创作仿佛像是在自己的耳边不停地说“快醒醒、快醒醒!”。
这篇newsletter写得并不酣畅,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精神紧绷,写作过程中思绪多次飘散回工作上,原来并不是所有痛苦的环境都适合创作,大家还是需要一些精神和身体都舒适的状态。希望大家能在疾病多发的环境中也能坦然释放自己,晚安。
一帆对23号凌晨(也就是明晚12点过后)这期播客热情巨大,剪得不亦乐乎,咔咔加bgm,请大家届时期待一下!
好震撼。不仅看到传统女性的觉醒、也看到传统女性到独立女性的蜕变,坚韧、美好、旺盛的生命力;还看到一帆作为男性对女性的尊重、看到人作为独立个体的精神力量和行动力。好棒,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