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Comments
User's avatar
Andi's avatar

金钟罩 你可太厉害了吧 画面感满满啊

Expand full comment
nav's avatar

爷爷快不行的时候,也被运回了家里的一楼,每天躺在床上,人来人往地看他最后一眼,被他拉扯大的哥哥弟弟,都会流眼泪;他的瞳孔已经不是正常人的颜色,妹妹比我更害怕,我走过去,妈妈一直问他:还认识吗,这是谁。他拉住我的手,却说不出话来。整个房间溢满了陈旧的,即将腐烂的气味。今年清明,我们一家去扫墓,站在爷爷的墓前,奶奶一个劲地忙活着,嘟囔着,希望他在那边一切都好。奶奶说:在的时候觉得他烦,现在没了又觉得....毕竟,奶奶,只有一个人了。我盯着爷爷墓碑上的照片,好陌生,已经过去两年了。

Expand full comment
silvia's avatar

金钟罩写得好好,我奶奶也是跟红美一样的恶女,一辈子都在跟除自己外的所有人干仗。昨天想起一些小时候的事就想到了这篇之前没读完的文章。我想我奶奶可能根本就不想结婚不需要家人。

Expand full comment
mona's avatar

外婆年轻的时候就丧偶了,为了自己的小孩她选择了一个人辛苦拉扯大了5个子女,子女成家后又忙着帮忙带孙子孙女们,每个子女的小孩或长或短外婆都有带过一段时间,但是她老了后她的大儿子一家对她很不客气,她不想看人眼色的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也怕连累她的其它子女所以总说着要回自己的老屋。

就是这样一个总为她人考虑的人在今年4月离世了,就连死去她都不能如愿的把自己的棺材放在老屋里因为老家的人说她是死在外面的人。也是因为外婆的离世我才头一次去到外婆的故土,在她的老房子里我们发现了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很多和外婆关系亲密的人,这些照片外婆都好好收藏着,而我也从没想到我曾经以为没有的童年旧照会在这里找到,亲戚们都很开心的在挑选着自己的相册,但外婆的照片却没人想着要挑一张拿走回忆,这让我替她很不值。看着外婆的旧照片时我心想外婆你辛苦了,现在再也不用对人好了。

Expand full comment
mm's avatar

我奶奶在五一前去世了,我和金钟罩一样,经历了至亲的丧失。 如何哀悼,让丧失变为新生命的力量,关于这部分我写在我的日记里,现在搬过去,也希望对金钟罩有所帮助。❤️

在离异家庭里长大,后妈作为母亲的身份是特殊的存在,本质上有点像儿媳妇和婆婆的关系,两个陌生女性因为其中一方和他者的婚姻就有了关系。

家庭里的每个人,在我的小时候,都致力于建造我们良好而亲近的母女关系而努力。

关系是双向的,我们可以允许它陌生,也可以允许它亲近。

重要的是,处于关系中的两个人感受是怎样的。

小时候我奶奶对我说,跟我后妈搞好关系,是在让我爸省心放心,是对我爸好。

奶奶,你知道吗,随着你离开,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经历丧亲之痛的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意义重构(Meaning Reconstruction)。

关于你曾经告诉我的道理,关于我曾经在你臂弯里构建的世界,随着你的离开坍塌了一部分。

我像在你旁边为你守夜的姿势一样,抱着膝盖,靠着墙角,经历着那一部分破碎,并在思索,新的世界构建的规则应该是什么样的。

奶奶,其实我想,到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和我后妈的关系好或者不好,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们的关系停留在这里,不知道会不会更好,但应该不会更坏了。

我们的关系像是银河系里的星球,稳定的在各自的轨道运转,各自对彼此有稳定的吸引和推力,让我们的关系稳定在这里。

稳定在这里,是我们这个家庭银河系里每个人都相对满意的状态,我也很满意。

无论我和我后妈的关系好与不好,我都习惯性的叫她“妈”。她的位置在那里,她也参与过养育我的过程,所以我也会尽我的责任和义务来照顾她。

奶奶,我意识到对我重要的是你和我爸。

所以我完全不在意我妈到底做什么,有没有回应我,怎么回应我,有没有怠慢我。

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也有能力消解情绪。

奶奶,我知道我想关注的是你和我爸,我关注你离开时安详的面容,我关注你离开时脚底的淤青,我关注你在医院时内置针留下的伤口。

奶奶,我想关注的是我爸,我关注他在你出门那天的午饭情绪低沉,关注他在你七天的时候好像午饭只吃了一点油香,我关注我跟他分别时他松垮的眼纹和肌肉,我也关注到他为我感到骄傲和放心。

奶奶,我爸过得开心就好不是吗,我挺高兴他过得好的,就像他也很为我高兴一样。

奶奶,在你走后我意识到我的人生正在经历巨大的丧失,我急需填补关于丧失这部分的空白。

Neimeyer在23年前提出了meaning reconstruction理论,他把重构这部分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retell、rebuild、和reinvent。

奶奶,我会继续完成我的梦想,我知道你会为我骄傲的。

我也把你的叮嘱珍藏在了我的心里,带着你的人生经验,传承你的人生态度继续上路,你永远在我的心里。

Loss is a daily experience.

I already had a lesson.

Expand full comment
change chan's avatar

好看到我以为在看什么长篇小说的节选(?)我们金钟罩也是能当文学家的人了

摘几句真的觉得很有触动的部分:

“我时常被困于一些恐怖的臆想,晚上难以睡着觉,但是从红美去世以后,我对这类事情的恐怖减少很多,毕竟我觉得我在阴间也有人脉了,红美生前战斗力那么强,死后会在我身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屏障,抵挡住来企图伤害我的幽魂。死前从不亲切的红美,死后我忽然觉跟她的距离变近了。”

“不伤心的人也能立马哭出来,哭完了后能立马说说笑笑的继续前进,丧哭真的是个技术活。我一般是个泪点低的人,挺容易落泪,尤其是看到别人伤心的哭时自己心里也很难受,但在送葬队伍里大家的哭声让我觉得无比聒噪,也让我觉得恐惧,被很多不真心的人包围住,是一件值得恐惧的事情。”

Expand full comment
Jessie's avatar

看《明亮的夜晚》的那几个晚上,总是想起妈妈的妈妈,我的老婆婆。已经很多年没有梦见她了,上次梦见是初三中考完后的几天,梦见她把我送去了一个很高档的学校,后来我确实如愿考上了市重点。这次五一回家,猛然发现外婆,外公,奶奶,好像都变小了,身体变小了。就连身体最健康的姑婆婆也因为脑梗坐上了轮椅,我有点害怕,感觉陌生,不敢靠近。自己逐渐长大,可以朝自由奔去,但是那些对我很好很好的人已经不敢走太远了。

Expand full comment
huan's avatar

写得真的很好,我在看到最后忍不住哽咽,落泪了😭😭😭

Expand full comment
Liya's avatar

写得真好啊

Expand full comment
甘木同学's avatar

结尾在父亲说的那句话,写得很到位诶,父亲和工作人员的不屑和红美凄凉地结束一生,体现得淋漓尽致。

Expand full comment
vivien's avatar

金钟罩写的好好啊,唤醒了很多类似的记忆

Expand full comment
yang's avatar

好真实,和家里外婆的故事很像。而我也和你一样,在外从不想念这个大家庭

Expand full comment
备忘录女孩Memo's avatar

金钟罩转行写小说吧!

Expand full comment
山林雨迹TheVerdantTrace's avatar

金钟罩写的真的太好了吧。好有写作的天赋。羡慕极了!!每一次金钟罩的newsletter都有读,每一次都被细腻的笔触和真诚的情感所打动到。也在每次阅读的时候发现,为什么我写作如此假大空,是因为我没有诚实的面对自己,即使面对了自己也无法将自己的内心展露给别人。

Expand full comment
YiGe's avatar

连接上newsletter以来第一次收到金钟罩的来稿,写的真好。看整篇文章时我总有一种时空穿梭的错觉,觉得金钟罩可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有名的作家,我跟着他的文字进入到一个本没有我的时空,回忆一段往事。

看的时候我好几次想感慨金钟罩几处环境描写让故事更加立体和饱满,我看的不是干巴巴的文字,仿佛真的看到了当时那个场景。

最击中我的两处,一处是开头“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只顾着恨红美,但不曾了解她为什么恨我们,红美是我的奶奶。”红美是我的奶奶,我愣了一下,因为我一开始以为金钟罩是在讲述《明亮的夜晚》这本书讲述的故事🤣

还有一处是后记里最后一句“红美是个化名”,前面看文章真的带入了红美这个名字,觉得这就是奶奶的本名。直到最后我才意识到,红美是个化名,她也存在与我的身边。这两处地方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在回味这句话的同时对金钟罩肃然起敬,好牛的写法(此处夸赞一条5毛🌝)

我也想到了我的奶奶,因病卧床不起多年,如今只剩下一口气,医生说活多久就看家人照顾的怎样了。金钟罩描写家人对奶奶的态度好像也能看到我家的缩影。我曾经想过奶奶去世了会怎样,有些恐惧,恐惧的或许不是生老病死本身,而是整个葬礼的过程。这个故事让我了解了葬礼上人的百态,谢谢金钟罩。

Expand full comment
Vicky's avatar

金钟罩写的好好,像还没社会玷污的小孩视角描述的。三个主播都是很细腻善良的人呀,难怪可以创造出这么真诚的播客。

Expand ful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