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期放学以后信号塔由金钟罩轮值。 前阵子与莫不谷、霸王花共度了《滔滔生活》,这本书像一阵风吹过,不同时间线的记忆如灰尘般散落,我忽然萌生了要写一篇由回忆构成的短篇,在备忘录上时不时记下一段段零星的记忆。本以为这一篇会delay,没想到在前一晚还是打磨成型。这是我的滔滔生活,也是妈妈的滔滔生活,分享给大家。 正文: 我出生在皖北农村,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盖了一个房子,距离爷爷家不远,跟村里的其他房子一样,红砖垒墙、木头做横梁、青色瓦片盖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子。新婚的房子都离长辈的房子不远,基本都是前后院,或者挨着,这样靠着血缘关系和很近的居住距离,村子里四五代人都维持着理不清的亲戚关系。开门都是和气的一家人,关门各自埋怨邻居养猪太臭,或者谁家屋檐盖得高往自家院子渗水。爸妈没有住在这里,搬去了街上。
金钟罩这篇,文字写的好细腻,写的越来越好了。
每次看标题忍不住点开的竟很巧合都是金钟罩的newsletter。每次看完都有共鸣,文字看似简单,但非常真实动人。
在教室里看这段文字的时候简直坐立难安,课上老师还在讲着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体系,ppt上也是一片仿佛被鲜血渲染的“红色”,他们让我们研究的这些体系、历史到底对于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意义是什么呢?他们的历史只有这些英雄人物如何带领我们走向胜利,走向复兴,但这些历史好像忽略了那些对此同样有重大贡献的女性们。以前我是喜欢历史的,现在我只希望我们能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母系社会”是可以被我们一起共同建立的!
每次看金钟罩写妈妈的故事 我就想到了我的婆婆 受了一辈子老公的气 终于离婚了 可是离的并不彻底 因为他的儿子女儿们 过年还是要在一起伺候前夫吃喝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真正解脱
看到阿姨的人生逐渐变得有掌控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我好开心啊,为妈妈们,为女性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脚本。我也要和我的妈妈多聊聊,更深入的了解她,成为她的朋友。
看到最后我哭出了声音,太好了,金钟罩,希望阿姨的新生活顺利
太动人了 看哭了😢希望妈妈们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篇文章写的也太细腻和动人了,看的人好能共情。
金钟罩这一篇写得好好,对生活的捕捉敏锐细腻,语言像流水一样,“往北大概2里地是就是街,街是比村更繁华一些的地方”,美得像一篇散文诗,写妈妈,写“小孩”的滔滔生活,是温柔。是温暖的。果然一直写,就会写出新的可能,我也要开始写我妈妈和我经历的滔滔生活了。
看到这篇文章心情有点酸涩,感觉自己很不好,其实我妈在家里也是主要承担家务的那个,一方面我很少回家,一方面我回了家也很累了,不想做家务,而且我本来就讨厌做家务,但是我妈肯定也不喜欢,谁会喜欢做家务呢,我却从来不考虑这一点。希望等我有钱了可以买些那种高科技电器或者请钟点工来家里做卫生,减轻一点妈妈的负担。
好细腻的文笔哦
看哭了 金钟罩妈妈会实现梦想的
看到金钟罩的这篇文章,我突然理解了前段时间我妈跟我讨论要不要用宅基地置换成新农村楼房时,她言语中透露出的对于楼房的向往。我的家庭虽然很安稳,家里的房子也修得不错了,但是和大部分农村自建房一样,不成体系,我妈老是觉得不规整,东一块西一块,可能在她心里也想要一个像城里那样整顿的家。
最大的感受是 原来朋友的家人也可以变成家人 真好啊 突然想邀请舍友来我们家玩
真是由衷地说一声,一帆写得真好,写作进步好大! 其中关于痕迹和垫桌子比喻的描写真的太棒了!
第一次看到和我类似的成长经历,我是湖南农村长大,跟随父母做生意漂流于他们的店面也跟着各种亲戚住过,小时候听妈妈说一直想有一个自己的房子,是为了让我有一个洗澡的地方(之前都要去别人家洗澡)。感觉长大后接触到的环境和人,几乎没有比我更低的出身,让原本无知自信的我越来越自卑。除了妈妈外,爸爸这个角色一直是空缺的,有时候虽然住在一起但是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在外读书我俩也没有通过电话,一直觉得自己像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对妈妈的感情很纠结,我一边觉得她是我的母亲肯定是爱我的,但又一边因为她久居农村和我观念上完全不合(比如说我现在在读研究生,她总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比说谁谁谁已经工作还给父母钱好多年了,就我还在读书之类的话),以至于我俩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我现在读研也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如今在上海待的越来越久,让我无比想逃离自己的出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原生家庭和解了。
金钟罩这篇,文字写的好细腻,写的越来越好了。
每次看标题忍不住点开的竟很巧合都是金钟罩的newsletter。每次看完都有共鸣,文字看似简单,但非常真实动人。
在教室里看这段文字的时候简直坐立难安,课上老师还在讲着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体系,ppt上也是一片仿佛被鲜血渲染的“红色”,他们让我们研究的这些体系、历史到底对于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意义是什么呢?他们的历史只有这些英雄人物如何带领我们走向胜利,走向复兴,但这些历史好像忽略了那些对此同样有重大贡献的女性们。以前我是喜欢历史的,现在我只希望我们能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母系社会”是可以被我们一起共同建立的!
每次看金钟罩写妈妈的故事 我就想到了我的婆婆 受了一辈子老公的气 终于离婚了 可是离的并不彻底 因为他的儿子女儿们 过年还是要在一起伺候前夫吃喝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真正解脱
看到阿姨的人生逐渐变得有掌控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我好开心啊,为妈妈们,为女性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脚本。我也要和我的妈妈多聊聊,更深入的了解她,成为她的朋友。
看到最后我哭出了声音,太好了,金钟罩,希望阿姨的新生活顺利
太动人了 看哭了😢希望妈妈们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篇文章写的也太细腻和动人了,看的人好能共情。
金钟罩这一篇写得好好,对生活的捕捉敏锐细腻,语言像流水一样,“往北大概2里地是就是街,街是比村更繁华一些的地方”,美得像一篇散文诗,写妈妈,写“小孩”的滔滔生活,是温柔。是温暖的。果然一直写,就会写出新的可能,我也要开始写我妈妈和我经历的滔滔生活了。
看到这篇文章心情有点酸涩,感觉自己很不好,其实我妈在家里也是主要承担家务的那个,一方面我很少回家,一方面我回了家也很累了,不想做家务,而且我本来就讨厌做家务,但是我妈肯定也不喜欢,谁会喜欢做家务呢,我却从来不考虑这一点。希望等我有钱了可以买些那种高科技电器或者请钟点工来家里做卫生,减轻一点妈妈的负担。
好细腻的文笔哦
看哭了 金钟罩妈妈会实现梦想的
看到金钟罩的这篇文章,我突然理解了前段时间我妈跟我讨论要不要用宅基地置换成新农村楼房时,她言语中透露出的对于楼房的向往。我的家庭虽然很安稳,家里的房子也修得不错了,但是和大部分农村自建房一样,不成体系,我妈老是觉得不规整,东一块西一块,可能在她心里也想要一个像城里那样整顿的家。
最大的感受是 原来朋友的家人也可以变成家人 真好啊 突然想邀请舍友来我们家玩
真是由衷地说一声,一帆写得真好,写作进步好大! 其中关于痕迹和垫桌子比喻的描写真的太棒了!
第一次看到和我类似的成长经历,我是湖南农村长大,跟随父母做生意漂流于他们的店面也跟着各种亲戚住过,小时候听妈妈说一直想有一个自己的房子,是为了让我有一个洗澡的地方(之前都要去别人家洗澡)。感觉长大后接触到的环境和人,几乎没有比我更低的出身,让原本无知自信的我越来越自卑。除了妈妈外,爸爸这个角色一直是空缺的,有时候虽然住在一起但是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在外读书我俩也没有通过电话,一直觉得自己像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对妈妈的感情很纠结,我一边觉得她是我的母亲肯定是爱我的,但又一边因为她久居农村和我观念上完全不合(比如说我现在在读研究生,她总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比说谁谁谁已经工作还给父母钱好多年了,就我还在读书之类的话),以至于我俩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我现在读研也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如今在上海待的越来越久,让我无比想逃离自己的出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原生家庭和解了。